云南钛产业忧思录
2013年04月01日 12:43 1199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钛资讯
钛是一种战略性资源,被称为21世纪“第三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化工等领域。受益于发展和安全战略的需要,钛的需求近年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作为我国钛业的主产区之一的云南,当下及未来的发展趋向又如何呢?
忧 低端重复建设 资源流失严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云南就已开始钛矿的开采,但云南钛产业发展起步较晚。2003年,全省仅有40家钛矿生产企业,年产钛精矿30万吨。进入‘十一五’后,云南钛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从事钛矿采选的企业超过了200家,年产钛精矿约80万吨,并催生了新立公司、大互通司、云铜钛业等钛业企业。”云南工信委原材料工业处处长王宜国将云南钛产业的发展历史娓娓道来。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云南省从事高钛渣生产企业31家,具有1万吨及以上生产能力的企业9家,约占全省产能的58%。钛白粉生产企业7家,形成年产19万吨钛白粉的生产能力。其中,硫酸法钛白粉13万吨,氯化法钛白粉6万吨。从事海绵钛生产的企业2家,曲靖市钛业厂于2005年成为全省第一个海绵钛生产企业,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也正在建设1万吨海绵钛生产项目。此外,昆钢集团目前在高端钛材方面,也已形成了完整的钛材及钛合金生产系统。
“经过长达20多年的发展,云南钛业现已形成‘钛矿―高钛渣―钛白粉’和‘钛矿―高钛渣―海绵钛―钛锭―钛加工材’两条产业链。”王宜国说,“不过,云南钛行业是‘十一五’时期发展起来的新兴原材料产业,尚没有系统的规划作引导。规划的缺失,造成有钛矿资源优势的区域盲目招商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十分突出。”
王宜国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据他介绍,短短几年间,云南省钛精矿生产企业(或个体)由30家发展到200多家,乱采滥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具体来看,一是终极产品以中低档硫酸法钛白粉为主,而高附加值的海绵钛、钛铸锭、钛合金、钛材、钛制品等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高钛渣生产企业多达30余个,产能由0.22万吨到8万吨不等。已建、在建和拟建的7条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装置中,2万吨及以下规模的有4条,2万吨以上5万吨以下的有3条,只有1条5万吨生产装置。二是环境问题突出。高钛渣多数是用铁合金等其他行业要求淘汰的落后矿热电炉生产高钛渣;硫酸法生产中低档次的钛白粉在建拟建项目接连不断,并且缺乏废硫酸处理等环保治理的有效措施。三是钛精矿生产企业与下游加工企业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一方面造成加工企业因钛精矿原料不足而频频告急,另一方面却是大量钛精矿流到省外市场。
别据了解,尽管“十一五”后期云南省地方各级政府对钛矿资源实施了整顿,初步实现了部分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目标,但尚有大部分钛矿资源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科学开采和合理利用,致使全省钛矿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足50%,同时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