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迎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地方“投资冲动”隐现

2013年03月05日 12:28 452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中求进”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人口红利减弱、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夹击下,如何寻找新动力延续增长态势,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一道难题。
  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回升态势基本确立,正在开启新的增长周期。进入2013年,财税、金融、价格等经济重点领域的各项改革积极推进,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值得警惕的是,刚刚完成换届的地方政府,近八成省区市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两位数,部分省份甚至推出万亿投资规模,隐现的地方“投资冲动”也引发了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的担忧。

  经济增速走出下行区间 中国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9322亿元,同比增长7.8%,这一数据远低于上年9.3%的增速。
  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7个季度下滑,其中去年三季度仅同比增长7.4%,创下14个季度以来新低。2012年,中国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经济下滑势头放缓。
  今年1月外贸、信贷、PMI等多项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走出下行区间,回升态势确立。今年,1月全国新增货币贷款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期狭义货币供应量(M1)大增15%,显示企业活跃度转好。1月出口规模增长25%,远超出市场预期。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受春节影响虽然回落,但0.3个百分点的回落幅度也显示经济回暖态势不变。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判断,中国经济正在终结连续两年的下行趋势,2013年将开启新的增长周期。

  城镇化领衔增长新动力 地方“投资冲动”隐现
  中国经济增速下行趋势一度明显,但很多专家并不担心2013年中国GDP增长偏低,反而担心出现偏高的可能。
  十八大报告将新型城镇化明确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动力”。被视为“经济风向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在释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既能刺激消费需求,又能带动投资成长,因此也被各界视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地方两会结束后,各地相继公布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全国31省区市公布的经济增长目标显示,有24个省区市将GDP增长目标定在10%以上。其中,增速定在12%以上的省区市达11个,远高于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7%的年均增速目标,可见地方政府追求GDP的冲动依然存在。
  投资作为刺激增长的手段最易见效。今年适逢地方政府换届,有专家担心高增长目标会引发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数据显示,山西、辽宁、河南、陕西等19个省区市将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设定在20%及以上,贵州、黑龙江等省更将此目标设定在30%。中国经济长期面临结构失衡问题,若继续加大投资,将使原本就阻力重重的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举措落实起来“难上加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不要刻意追求高增长率。实现稳增长,应更注重在提高潜在增长率上做文章。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指出,必须靠提高质量和效益来实现稳增长,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回升。

  经济领域改革接踵而至 改革打开新局面
  如果说“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改革则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进入2013年,一系列经济领域的改革措施接踵而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打开新的局面。
  新年伊始,酝酿多年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出台,对限制国企高管薪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结构性减税、提高国企收益上缴比例、增加财政在民生领域投入等方面,均给予回应。在财税制度方面,财政部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试点工作,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确定“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有报道称湘潭、武汉、杭州已完成房产税技术准备工作。
  价格改革今年也有望提速。从去年年底开始,政府加大了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价格改革,包括实施煤电联动、上调铁路货运价格、下调银行刷卡手续费等。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土地管理法,为征地制度改革打下基础。中央出台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
  央行去年两次放开银行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将利率市场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央行部署2013年工作时指出,将进一步深化金融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目前看新一届领导集体所展现出来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特别是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十分坚定,这将推动中国经济迎来新一轮改革周期。”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