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有色等行业用电增速将不会太快

——电力工业2012至2050年发展展望

2013年02月21日 17:13 1126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二、发展展望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期阶段,人均GDP、能源、电能消费量还不到发达国家一半,还需继续快速发展。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实现小康,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翻一番,2050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全面发展的任务,为今后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2013年经济增长,普遍预测将好于今年达8%以上。电力弹性系数因基础设施投资加大,重化工产品需求增加用电小幅回升,电力弹性系数约在0.9左右,预测全年发电量将达53400亿千瓦时左右,增速7.2%。人均发电量约3920千瓦时。
  电力投资继续增加,预测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约9000万千瓦左右,水电新增约2000万千瓦左右,溪洛渡、锦屏一级、阿海、龙开口等一批大型水电站将建成投产;稳步推进核电建设,将有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等一批国产按新标准建设的核电建成投产,容量约500~600万千瓦,质量达世界先进水平;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1500~1800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约800~1000万千瓦;新增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将达5000万千瓦左右,占新增容量的一半以上。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结构逐步向清洁低碳、高效方向发展。白鹤滩、两河口等大型水电将开工建设,并根据用电增长需要在缺电地区新开工一批火电项目,天然气发电项目增多。
  按十八大提出的目标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参考有关机构及我们以前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分析,预测今后各时段GDP年均增长率:2013~2015年8%,2016~2020年7%,2021~2050年4.5%。
  电力弹性系数与产业结构有关,在工业用电比重占70%以上情况下,重化工产品增速超过GDP增速时,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当重化工产品增速低于GDP增速时,电力弹性系数小于1。我国1980年以来电力弹性系数变化情况如表2。

2

  考虑到目前钢铁、有色、化工、水泥等产品人均产量已超过世界人均水平,部分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受市场、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今后增速不会太快,将长期低于GDP增速,单位产值用电量少的机械、电子制造业、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产业结构改善,工业用电占比下降及节电力度加大等将使电力弹性系数降低;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及生活改善,生活用电增速将高于GDP增速,使电力弹性系数提高,但影响较弱,综合考虑今后电力弹性系数将逐步降低。
  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后30年电力弹性系数为0.91的实际,并考虑到今后可能的降低趋势,在发电量预测时分时段采用的电力系数为2013~2015年0.9,2016~2020年0.75,2021~2050年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将降至0.4左右。
  按此测算我国发电量2015年将达6.15万亿千瓦时左右,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时约7.94万亿千瓦时左右,人均5570千瓦时/年;2050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约13.5万亿千瓦时左右,人均9300千瓦时/年,如表3。

3

  我国人均发电量水平2020年将超过意大利目前水平,2050年,低于美国,高于日本、德国目前水平,实现国强民富的理想。
  此外,研究发达国家人均发电量发展趋势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发电量增长较快,当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人均发电量超过5000~6000千瓦时/年)后,增速明显放慢,并逐步接近峰值,此后变动幅度不大长期徘徊。因各国人口、资源、气候、环境等条件不同,人均发电量峰值相差很大,七国集团约在5250~20000千瓦时/年之间。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高些,反之低些。七个主要发达国家及经合组织国家综合1990~2010年间人均发电量水平如表4。

4


  转变发展方式,今后电力工业将向清洁、低碳、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优先规划建设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根据用电增长需要,优化发展火电,增加天然气发电比重,优化电源结构,提高能效,降低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按上述原则研究测算,发电装机容量2015年约14.2亿千瓦,2020年20亿千瓦,2050年38亿千瓦。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