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多才玛铅锌矿跃升特大型矿床

2013年02月20日 10:56 540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记者近日获悉,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组织实施的三江北段地质找矿研究获得重大进展,理论指导实践,使青海多才玛铅锌矿一跃成为特大型矿床。
  青海省南部的沱沱河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以大面积高强度的化探异常和极低的地质工作程度,被誉为尚未开垦的找矿“处女地”。沱沱河多才玛铅锌矿最初是根据120万和15万化探异常发现的,包括孔莫隆、茶曲帕查和多才玛三个矿段。在2004~2009年,大量调查评价工作虽然圈定了若干矿体,使之达到了一定规模,但随着工作的深入,矿产勘查陷入了僵局:已发现的矿体多为低品位矿化,缺乏富矿体;物化探圈定的综合异常内找矿效果也不理想;下一步勘查方向不明,大量钻探工程难以布置。矿区到底还有没有找矿潜力?有没有厚大富矿体?采用什么方法在哪里取得找矿突破……成为当时困扰找矿勘查的科技难题。
  自2004年起,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开始部署矿产预查工作。2006年,为配合三江北段地质找矿,地质所侯增谦团队组织实施了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三江”北段铜、铅锌、银矿床综合评价技术开发与应用》课题。2008年,青海省地矿局和青海科技厅分别立项,委托地质所完成沱沱河地区铅锌矿床的找矿方向研究。
  多年来,侯增谦、宋玉财、杨天南团队在三江北段及沱沱河地区展开了成矿潜力分析、构造岩相填图和地球物理方法实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地质背景与成矿环境、含矿建造与控矿要素配置、主要矿床类型与成矿系统研究,解剖若干地质异常区及其典型矿床,建立主要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型和综合找矿模型;建立快速缩小和圈定找矿靶区的方法组合模式等,并取得重要理论认识,加速推动了沱沱河多才玛铅锌矿床的重大找矿突破。
  ——研究提出多才玛的矿床类型是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后生矿床,成矿特征可与“三江”南段铅锌矿相类比,形成于新生代印—亚大陆碰撞环境,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上千公里长的巨型贱金属矿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极好的成矿潜力。
  ——通过多才玛矿区构造岩相填图,发现大规模逆冲断裂系统控制了流体流的迁移通道,反冲构造及构造—岩相界面提供了矿床矿体的赋存空间。因此,提出主矿体应赋存在南倾的逆冲断裂系统上盘的二叠系碳酸盐建造中,富矿体应集中出现在构造—岩相过渡部位。
  ——通过6条音频大地电磁剖面探测实验,确定孔莫隆矿段二叠系灰岩和碎屑岩接触部位下部的高阻灰岩内相对低阻部位可能存在厚大的主矿化体,是主要找矿方向。
  研究团队据此向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提出了《沱沱河多才玛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及找矿方向建议》。双方召开了沱沱河地区找矿方向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确定了验证钻孔。岩芯分析结果显示,两个钻孔分别探获累计厚度约70米和110米的厚大矿化体,其中金属品位>3%的矿体厚约50米和85米,从而结束了该矿区深部无富矿的历史。根据同样找矿思路,陆续布置钻孔进行勘查,该矿段的铅锌资源量由原来的76万吨增至259万吨,多才玛铅锌矿一跃成为特大型矿床。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