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着手治理重金属污染

2013年01月30日 16:26 538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刚刚于上周五失去“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宝座的美国苹果公司,29日却在严冬和浓浓的雾霾中,意外感受到中国民间环保组织送出的一丝暖意。
  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大学、环友科技和南京绿石等环保组织今天在京召开“IT行业重金属污染”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了《IT产业供应链调研报告(第六期)》。
  曾经于三年前率众质疑苹果公司重金属污染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20余家IT品牌先后开始回应环保组织的质疑,着手加强对供应商的环境管理。这其中转变最大的当属苹果公司。”
  “经过两年多的推动,我们终于看到苹果公司的转变,一些企业的良好实践证明,绿化IT产业的供应链是绝对可行的。”南京绿石总干事李春华说。
  但据记者了解,苹果公司并未派员参加新闻发布会。
  苹果整改违规问题
  自2010年4月起,中国多家环保组织开展的绿色选择IT产业污染调研,曝光苹果、西门子、松下、诺基亚等29家IT企业供应链存在的污染和毒害问题。
  但在“斗争”初期,苹果是唯一一家不肯做出回应的公司,其理由是供应商名单保密是苹果长期以来的政策。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纠结之后,苹果公司改变了之前的抵触和否认,开始与环保组织进行沟通,进而开始全面跟进NGO对其供应链污染提出的质疑。
  马军告诉记者,经过环保组织与苹果公司长时间地沟通、争论和磨合,苹果公司自2012年4月开始,尝试使用NGO监督下的第三方审核,推动其供应商整改环境违规问题,并与环保组织逐步就促使高污染的材料供应商实现转变达成了共识。
  马军说,从整个IT行业来看,其污染排放和水耗、能耗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生产环节,其中尤以PCB(印刷电路板)企业最为典型。针对环保组织提出的质疑,苹果公司推动三家全球主要PCB供应商接受环保组织监督下的专项审核。
  据今天发布的《IT产业供应链调研报告》介绍,我国是世界上PCB产量最大的国家,2011年产值达235亿美元。
  由于PCB生产过程中结合使用重金属和化学品,产生的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一些较难处理的复杂污染物质,如重金属铜、镍、汞、六价铬及锌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一旦这些污染物质未经妥善处理而被释放到环境中,将在环境中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即便在低浓度下亦呈毒性,污染饮用水和土壤,危害水体生物。
  苹果委托高达公司对PCB生产厂名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进行了环境审核,通过雨水改造工程,禁止潜在的工艺废水排入雨水系统;通过节水措施,减少废水总量。
  最新监测显示,名幸电子建立各类主要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的统计和监控系统,包括COD、BOD5、铜、镍等。RO水回用系统已投入使用,可节约生产用水20-30%。在目前产量下(达到设计产能的20-30%),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统计显示可以满足季度污染物排放总量。
  供应链管理仍需完善
  记者注意到,在确认苹果公司供应链环境管理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上述环保组织也指出了其需要继续改进的方面,包括部分供应商整改至今尚未完成,部分当地社区依然投诉受到影响,尚未能及时推动供应商对违规和作出公开说明,尚未能推动供应商公开排放数据等。
  “我们还希望苹果公司能够与政府、劳工组织和工人沟通,解决供应链存在的劳工权益和职业伤害问题。”马军说。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健康项目主任Linda Greer也在此间表示,“苹果在其供应链管理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善,如苹果应推动供应商减少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妥善处理其危险废弃物等。”
  据了解,近年来,上述环保组织还就供应链环境问题,与HTC、佳能、LG公司进行了沟通,但这三家公司表现“消极”。
  上述报告称,环保组织要求HTC改变其拒绝面对污染质疑的做法,切实承担环境责任,但HTC拒绝回应。
  2010年4月15日,34家环保组织联名向佳能公司发出了信件,向其确认污染地图收录的违规企业是否存在环境违规问题,是否还有其他供应商存在环境违规问题,以及是否建立了供应商环境管理体系。
  但面对环保组织的质疑,佳能公司虽确认了供应商污染问题。但在之后中日环保组织的多次试图与其多次沟通时,佳能公司始终回避。
  2010年4月,上述环保组织开始发信给LG电子,LG先是对质疑长时间不予回应,后回应否认是其供应商。虽然最终承认是自己搞错企业名称,但其消极姿态一直未能改变。
  “苹果公司的转变说明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对‘绿化’供应链大有裨益。这一经验不仅可用在IT产业,还可以在纺织服装、日用品等其他产业推广。”商道纵横咨询机构创办人郭沛源说。
  苹果公司日前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截至2012年12月29日)首次将大中华市场单列,实现营业收入68.3亿美元,同比增长67%,占其总营业收入的12.5%,远远超出其他市场。不过,业内人士预计苹果公司今年在中国市场难持续高增长。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