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锌痛
2013年01月24日 15:41 5263次浏览 来源: 财新《新世纪》 分类: 曝光台
刘氏姐妹在妈姑镇中心的何家冲村经营一家饭店,她们都深受“风湿”病的困扰。谈及“风湿”,刘家年龄最小的妹妹说:“关节痛,手也痛,有时候晚上都痛得睡不着,就像是针刺一样。”她们出现这样的症状,短的有两三年,长的已有五六年。
陈大兴一直生活在猫猫厂村。面对财新记者,他抽着水烟坐在凳子上。他说自己膝盖痛,腿脚也麻木,甚至有时头昏眼花,连下坡都要跳跃。他现年50岁,患这种严重的“风湿”已经有20年以上,长期“风湿”之后已丧失劳动能力,家里面的土地都直接撂荒,只有靠孩子外出打工作为生活来源。
而在榨子厂村,多位村民告诉财新记者,全村100多户人中有三四十人都有明显的“风湿”症状。年逾五十的罗阿姨走路需要拄着拐杖,除了腿脚不方便,最近五六年还出现心慌、胸闷的症状。罗阿姨表示,以前吃药还能够止住身体的疼痛,随着身体疼痛的加剧,吃药已经没有效果。
这些“风湿”病患者的共同点是,都以当地生产的土豆、玉米等作物作为重要的主食来源,而最频繁食用的蔬菜是当地产的青菜。
根据李梅等人的研究,阿维寨、何家冲和榨子厂三地的2007年的土壤镉含量均值分别为每千克4.96、17.62和24微克,远远大于国家规定的每千克0.6微克的最高限值。而三地食物中的平均镉含量也都在国家标准最高限值的3倍以上。当地产的青菜则是贵州民间喜欢的酸菜的原料,而像青菜这样的叶菜也被证明是最容易集聚重金属镉的蔬菜。
镉被人体吸收后,主要蓄积在肝、肾中,且不会自然消失,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慢性积累后,人体将会出现显著的镉中毒症状。镉使人中毒的最通常路径是损坏肾功能,导致人体骨骼生长代谢受阻,从而引发骨质疏松、萎缩、变形等各种病变。上世纪60年代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患者,影响人群达数百人。
妈姑镇不少居民的症状都与此十分相似。李梅的研究证实,当地居民的尿镉含量高达每克28.16微克,远高于中国《环境镉污染健康危害区判定标准》所规定的每克15微克的限值。
不少村民怀疑“风湿”与当地环境污染存在关联,但妈姑镇人大主任陈庆碧表示,“风湿”只是西南地区湿度较高环境下常见的疾病,不能将其原因归结到环境污染上。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至今也没有去判定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妈姑镇至今仍是个极端贫困的乡镇。根据官方统计,当地2011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3300元。不少村民都表示,由于贫困,有“风湿”这样的病痛都很少去看医生,有严重的病症更是无钱医治。
在妈姑镇乃至于赫章全县,到底有多少土地因为“土法炼锌”而被污染,这个数字至今仍不清晰。
根据妈姑镇官方的数据,妈姑全镇约有1200亩耕地曾作为“土法炼锌”场地或尾矿库,占妈姑镇全镇耕地面积总量25500亩的4.7%。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金瑾表示,这并非意味着当地只有4.7%的土地遭到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扩散,其范围不仅限于炼锌场地及尾矿库。西南地区属典型的酸雨地带,酸雨使重金属污染物析出,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水等方式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
妈姑镇位于乌江上游南源三岔河上游流域,阿维寨、新官寨等“土法炼锌”区,属于三岔河上游的后河小流域,这也是妈姑镇全镇“土法炼锌”污染的主要地区。财新记者调查发现,在仅有100多户人的阿维寨,受污染的土地约有200余亩,而新官寨炼锌区的面积更大,“土法炼锌”炉则广泛分布在长4公里、宽0.5公里的狭长地带中。
陈庆碧介绍说,妈姑镇集中进行铅锌矿冶炼的地区还包括猫猫厂、榨子厂、何家冲、黑泥寨和天桥村等地。财新记者实地走访得知,猫猫厂受到铅锌矿和铁矿开采和冶炼污染的土地约有100多亩,榨子厂地区至少有200亩土地受到污染,仅尾矿库面积就超过100亩,另有超过100亩的土地曾作为“土法炼锌”的场地。根据贵州省环保厅夏园等人的研究,黑泥寨、天桥村两地“土法炼锌”废弃地的面积在200亩和50亩左右。
夏园直指,妈姑当地河流沉淀物中发现高浓度污染物已经说明,污染物已通过河流扩散,影响下游。根据2006年吴攀等人的调查,仅天桥村选矿点对后河的河流污染就到处其下游36公里处。
据了解,在妈姑镇以外的26个乡镇也有“土法炼锌”分布,在326国道沿线的野马川镇等地,“土法炼锌”也造成严重污染。野马川镇的尖山村“土法炼锌”废弃场地面积超过150亩,停止炼锌后场地没有得到清理,闲置丢荒多年。野马川镇位于乌江北源六冲河上游,六冲河流域也在相当大程度上遭到污染。
岳佳等在赫章县27乡镇采集690个土样分析显示,赫章县除妈姑镇外的26个乡镇土壤中平均镉含量均超过1毫克/千克的三级国家标准,土壤中镉含量均值超过3毫克/千克的乡镇有12个。
赫章并非黔西北惟一的“土法炼锌”集中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毕节市下辖的威宁、纳雍和七星关区,都曾有大量“土法炼锌”场地。根据夏园等人在2011年的研究,整个毕节市炼锌废弃场地和废渣堆积面积达75000亩。
贵州全省因开矿导致的土壤破坏数据,更为惊人。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张一修等人的研究指出,截至2009年,贵州省因矿山开发及破坏土地31754公顷,即接近46万亩。受到土壤污染的耕地不仅限于冶炼地点和尾矿库,实际的耕地污染面积还更大。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