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通报处罚88家环评机构

2013年01月09日 10:18 384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曝光台


  备受公众瞩目和重视的环评机构乱象丛生,由于环评过程不够公开,环评机构及人员容易受到利益、压力和诱惑的影响,最终使得这个事情变成一个形式,无异于掩耳盗铃。某有色企业负责人透露,目前不少环评机构是拿钱办事。2011年至2012年以来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很多涉及环评问题。对于涉及重金属污染等项目,这种拿钱办事的做事原则无疑是在拿生态环境和老百姓的健康开玩笑。特别对于有色金属等容易造成重金属污染的行业,环评工作的规范、科学则格外重要。
  饱受诟病的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急需“医治”。
  1月5日,环保部网站公布一份通报文件,88家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下称环评机构)被处罚,其中不乏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大牌”环评单位。
  被上述通报文件“点名”的上海环评机构及相关个人有:东华大学、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市环境保护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以及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方。
  该文件名为《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专项执法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评价机构处理意见的通报》。文件称,2012年6月至10月期间,环保部对全国501家环评机构“资质、人员、质量”情况进行现场抽查发现,部分机构存在环评质量审核体系不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环评专职技术人员管理不符合要求、环评文件编制质量较差等问题。
  环保部对存在上述问题的88家环评机构分别提出取消资质、限期整改、缩减评价范围、通报批评和内部整改的处理意见。49名向环评机构出借个人证书、主持编制的环评文件质量较差、超越专业类别从业的人员也被通报批评。
  中国的环评工作一直备受关注,但也问题不断。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2011年至2012年以来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很多涉及环评问题。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不够公开,缺乏足够的社会公众参与,而成为封闭操作的系统,(环评机构及人员)容易受到利益、压力和诱惑的影响,最终使得这个事情变成一个形式。”
  马军认为,环评机构当下存在的问题,根本上是由目前的环评机制所致。
  外借人员现象普遍
  从通报内容来看,借用外单位人员作为环评专职技术人员,成为多家环评机构受通报处罚的共因。
  根据通报,因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借用外单位人员作为环评专职技术人员,环评专职技术人员数量不满足最低资质条件,泉州市天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和重庆市渝北区空港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被取消建设项目环评资质。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安徽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因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借用多名外单位人员作为环评专职技术人员,被要求限期整改六个月。
  此外,26家环评机构因违规开展业务或借用外单位人员、主持编制的环评文件质量较差等问题,被通报批评。
  “每一个机构业务范围是一定的,不是所有环评业务都能做。拿重庆大学来说,我们只能做化工和机电项目的环评,如果遇到建材类项目,就没有资质。如果要接这个项目而去借用外单位的证,这是国家不允许的。”据重庆大学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主任王里奥介绍,国家环保部和当地的环保部门对环评机构的管理考核比较严格,每个环评项目都要经过专家审查打分,对环评机构每年都有抽查。
  王里奥说,借用外单位人员在早年的时候比较多,现在查得紧,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一些环评机构受利益驱使,仍会有违法操作。
  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高级工程师祝栋林则指出了另外一个原因。
  “每个方向,每个专业都需要相应专业背景的环评技术人员,但我国环评工作起步晚。且法律规定,所有建设项目都要做环评,环评人员相对来说较缺口,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要求。”祝栋林说。
  祝栋林建议,国家要配备相关环评人员,加强队伍建设,同时在环评制度和操作上规范起来。
  “但环评资质不能太放开,否则就会鱼目混珠。”祝栋林提醒道。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