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光牌精铟闪闪 只为光耀京华

2012年12月18日 14:17 417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11月14日,从北京国家物质储备局仓储中心传来喜讯,我公司上交的10吨豫光牌精铟锭,受到验收人员的高度评价,全部符合行业标准,一次过关,无一瑕疵,精铟锭收储任务圆满完成。
  这次交付的10000块精铟锭,块块夺目,熠熠生辉,是豫光品牌在业内的又一次精彩亮相,它的成功,凝聚着公司领导的心血,浸透了广大员工的汗水。
  8月29日,公司收储精铟锭中标后,董事长杨安国在第一时间就发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本次收储工作,不仅当做一次生产任务,更要当成一次政治任务,保质保量,按期交付,树立豫光在行业里的良好形象。同时,以锌业公司副总经理张安邦为组长的铟锭收储协调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全权负责铟锭生产、协调工作。于是,繁忙的铟锭生产、收储工作拉开了帷幕。
  按现有的生产规模,到11月底完成收储任务,难度巨大。结合公司实际,金库中储存的往年旧锭,依照新制做的放置图,按批号、箱数、块数和层数等标准重新码放。从9月20日起,每天以500kg的数量,从金库往承担生产任务的锌业三厂展开调锭,进行二次回炉。回炉前,工段长王素霞对照库存化验单,以各项指标均低于0.0005%的标准搭配。为确保11月底如期完成任务,锌业三厂设计、制作了一口铸锭炉,也加入生产行列,原来的6名铸锭工迅速增加到16人。然而,生产过程一波三折。为尽快冷却模具,追赶进度,铸锭工先是在模具下铺上羊毛毡,靠浇水冷却,如此一来,下面冷却快,两边冷却慢,锭的底部常有大量气孔产生,表面坑坑洼洼。深入现场指导工作的张安邦果断决策:不用羊毛毡,让其自然冷却。新问题解决了,旧问题接踵而来。铸锭时,模具和液温温度不协调,同样影响外观质量。王素霞反复探索,三个晚上没回家,最后终于摸清二者之间的合适比例和规律,回炉生产渐入佳境。
  调锭属于跨部门工作,牵涉到计量处、保卫处、进出口部、财务处、小车班、化验中心、贵冶厂等多个部门,为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张安邦和集团企管处专门召开协调会,要求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组织力量,给收储工作提供最优质服务。锌业三厂委派田志强专门负责流程跟踪、手续办理工作。保卫处派出专业力量承担调锭车和门岗的安保任务。化验中心规定,凡是回炉锭的样品,结果务必在两小时之内化验出来。小车班要求,收储期间,每天的首要工作就是调锭。随着每天回收铟锭数量的增多和包装任务的加大,场地狭窄和秤不够用的问题暴露出来,集团企管处随即与靶材厂联系,借用靶材厂宽大的场地和富余的计量衡,包装工作有序推进。国庆黄金周,收储工作耽误不得,相关单位,派出足够力量,牺牲消息时间,配合收储工作。为确保质量达到要求,宣传部则放下手头工作,扛着相机对实物进行多方位详细拍照,并随即将相片寄往北京。领导关心,服务优质,收储为先,通力协作,给调锭流程注入强劲动力。
  优质产品,是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的高度一致,内在质量靠技术,外在质量靠对细节的追求。为确保铟锭光泽度、平整度达到最佳状态,经得住验收者严格的要求,铟锭从出厂质检、计量、打批号到装袋、贴标签、封袋、装箱等所有环节,张安邦都亲自敲定、把关,包装绳的选择、箱内隔板纸的标准、如何往运输车内码放等非常小的细节,他也专门作出严格规定。铟锭出厂时,质检人员首次筛选,当运至包装现场后,质检人员再进行二次严格筛选。包装时,担心新员工粗心大意碰伤铟锭,包装老师就进行现场培训、现场示范。包装后,需运至金库存放,担心手推车的震荡会摩擦外观,包装人员就用手抱着跑步运输。锌业三厂厂长袁永峰,多次深入生产和包装现场,对细小环节念念不忘,生怕出现一丝一毫的瑕疵。在铟锭发往北京的当天,他站到邮政车箱内,按照规划好的装车方案和标准,一层层的摆放,一箱箱的过目,直到全部放置合理、安稳妥帖时,才放心下车。在包装最忙碌的时候,10000多块铟锭要从员工的手里按一道道程序逐个经过,推迟午餐、下午加班乃家常便饭,然而,没有一个员工喊苦叫累。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我们是豫光人,我们要把最优质的产品送往北京,展示名气,彰显实力,让豫光名闻天下。
  在验收铟锭的日子里,豫光七名员工每天伴着朝阳,准时7:50,第一个赶到国家物质储备局仓储中心,虚心倾听验收人员对产品的建议。到北京送样的集团化验中心主任常国战,看到忙碌的验货场景,主动加入其中,一天下来,累得他气喘吁吁。国家收储官员看在眼里,感动非常。一名工作人员激动地说:有你们这样敬业的员工,也难怪有这光闪闪的铟锭!
  光闪闪的豫光牌铟锭,闪出了豫光的自信,亮出了豫光的骄傲。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