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循环经济的商业前景
2012年12月18日 9:32 2895次浏览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全球以及中国经济低速发展是所有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有人认为,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只能作为“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专家和企业是如何看待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态势的?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着哪些现实的困难,对政府和市场又有哪些期待?
气候组织大中国区总裁吴昌华:
搞循环经济是“锦上添花”的,我觉得这种观念应该消除了。从企业的实践中,各个角度都可以证明,企业搞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绝对不是点缀上的东西,而是企业本身发展需要的。
第一从大的方面来讲,资源和能源的制约已经全球性了。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可能像以前一样继续粗放型地发展,随便去消耗能源。这体现在资源的制约,包括能源的安全问题是巨大的动力。跟这个相联系的,多哈气候大会的进程中也体现出,除了现实当中的资源制约之外,政策上面也存在制约。
做企业成本是非常关键的,反映在企业的账本上这个东西是非常实际的,这样一来它会各个角度想办法节省,不存在说需要“点缀”。还有企业的竞争力、创新的能力,企业做到了这些才能更有效地吸引企业资本投入,现在公众意识越来越提高,消费者享受产品的动力也在兴起,也在推动,当然企业刚才讲的员工也是社会消费者的一部分。
中国和世界相比,整体来讲我觉得还是有一些差距的,差距在于不是说企业没有这种意识,差距是中国的整个氛围还没有形成,其中还是有一些企业在做不好的事情,当然我觉得这只是暂时的情况。我希望中国的企业走向国际的时候要密切地关注国际的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到其他国家、其他市场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理解这些国家的具体状况。
中国民促会绿色出行基金负责人张建宇:
怎么看待循环经济在整个制度体系当中所处的位置,当然要看你是怎么界定“循环经济”的。
我们发展到现在,之前有“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诸如此类的说法,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到了这样一个高度,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可能是我们国家特殊政治生态文明的体现。
循环经济是利益和责任相互融合的过程,狭义理解是资源的利用,再往上是一个低碳经济,再往上是绿色经济了,我的理解是一步一步地累积,越往下越实,越有惩罚性;越往上越虚,给你发挥的空间越大。这里面不同的企业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作用。像兴业银行(601166)更多是服务和业务订购的关系,是一个共赢共建的过程。
对于企业来讲,节能减排是无条件的,我们“十一五”就开始节能,包括一些好的绿色企业。电力企业、石油企业会讲节能减排压力很大,但我们认为执法应当是一碗水端平,节能减排是必须做的,不管多大成本都要做的。节能减排越来越紧,没有条件可说,企业必须要做,不做就会被淘汰,你自己要没有空间就得想法创造空间,这是相互共建的过程。
深航党群工作部部长助理贺江堂:
航空公司的利润只有4%,也就是说航空公司的钱是省出来的。怎么省呢,我们就是通过精细化管理,省到每一分甚至每一秒,通过这样获取我们的利润。航空公司省钱很难,但是损失起来就会很大。所以你们发现大的航空公司一赔钱就是几十亿、几百亿地赔。目前深航应该是国内最赚钱的航空公司,主要的原因,一个是众所周知的国际市场不是很好,国内市场前两年特别好,刚好我们深航的航线都在国内,也是这样的原因。再一个我们有一个术语叫人机比,就是一架飞机有多少员工的配比。有的航空公司大概是1比250,1比200,一比150,我们航空公司一度达到了1比80,现在是一比100左右,员工人数越少越经济、越低碳因为效率高嘛,我们常常说我们是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儿,从这一点上看出航空公司的钱是省出来的。
低碳或者低排放是管理出来的,前面我讲的这些所谓的日常管理,全是我们的一线员工,就是在运行中他提出来的一些创意,怎么样把咱们的燃油降下来,很多一线部门比如飞行部会想怎么样设计航线、怎么样调整速度,优化航线,降低运行成本。维修人员通常会长期地监测这些耗油的物件,比如发动机为什么耗油,新发动机为什么省油,他们发现发动机脏了之后,油耗就明显地增加了,那怎么办呢,就是清洗,毕竟老清洗也不是办法,所以他们就计算出一个周期多长时间清洗一次比较经济,同时又让发动机高效地运转。
其实绿色低碳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是一种文化,不是某一个领导,或者是党政班子提一提就能够把碳排放降下来,是靠全员参与的,而深航员工的执行力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就是说大家有这样的理念,有这样的一个想法,然后能把这个想法和理念贯穿到日常的工作中,能够真正地去动脑筋想我们怎么样降低这些消耗。当然这个降消耗一方面把碳排放降下来,另一方面也确实给企业给员工个人带来了利益。
其实碳消耗的大户是飞机,我们知道目前在用的一个是波音,一个是空客,都是国外生产的,它也在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但是新产品往往都很贵,价格都很高。我国在研制大飞机,研制发动机,如果我们国家发动机或者飞机研究的能耗比外国的低,我觉得是最好的,我们就用国产的,既省了国外进口的外汇,同时也支持国货,也能够降低碳排放。
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部高级经理赵建勋:
其实就我个人的看法,我们这几年做节能减排的事情,应该说是自上而下的,是发自内心的。全行上下对未来节能减排市场比较看好,并在这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包括团队的建设、产品开发、内部人员的培训等。
发展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与绿色环保,是国际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兴业顺应这一趋势,发挥资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培育中国的绿色产业,引导企业绿色发展,引领个人绿色消费。我们通过提供卓越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实现了发展绿色金融,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的融合。
目前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或多或少存在认识不够全面、政策环境需完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但绿色金融是新增长点已渐成共识,特别是今年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更是引导国内多家银行加入到了发展绿色金融的行列。我们更期待随着国家支持绿色经济、绿色金融的政策环境的日益完善,绿色金融能取得更大发展。
招商地产(000024)品牌总监边四方:
我们做绿色最想实现它真正的生态、社会效益,而不是把绿色做我们短期商业成功的一个因素,归根到底还是希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切实效果,让环境变得更美好。这一点上我们最大的困难是对个体或家庭在观念和行为上的影响,像我们设计和设施上做了很多,比如垃圾分类等等,但是在具体的日常使用上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从我们经验来讲,目前行之有效的是绿色设计优先,我们在开发项目中持有建筑、公用建筑或者住宅小区的公共部分,绿色设计和技术的应用量是最大的,对私人空间应用量相对不是很大,特别是销售型的项目。因为我们上一个什么样的设计、增加什么样的设备,这个成本肯定是消费者买单的。另外我们觉得要考虑从长期的可靠性来对客户负责,对私有住宅部分,我们认为,要考虑长周期的评估,吃不准的东西不太敢去用。但是公共部分比较好,我们可以自己系统性地进行研究和设计,比如太阳能系统、雨水采集系统、中水系统、屋顶屋面的环境系统都可以去做。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因地制宜的所谓被动设计原则,简单讲就是我们没有大面积或者大的动作去改变建筑的地形地貌,而通过结合自然条件的优化设计来实现低消耗、环境友好的建筑方案,这方面我们的成果是比较显著的。
还有一个我们非常重视的是理念引导,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人和家庭,产品要交付给客户长期使用。不同的使用方式、生活方式累积起来对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自己有客户组织招商会,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对客户、居民实施长期的绿色理念及生活方式的推广和激励。整个客户会的服务都不是收费的服务,是纯粹增值性的服务,涉及绿色部分应该算是一种定向的公益行为。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