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斥资12亿元为矿山刮骨疗伤

2012年11月29日 13:40 379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节能减排

  记者日前走进河北省唐山市部分矿山环境治理示范区,只见曾经千疮百孔的矿区,如今绿树成荫、生机勃勃。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河北省在加强矿产资源有序勘察开发的同时,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对以往被破坏的矿山环境进行恢复治理。
  据介绍,几年来,河北省共投入资金近12亿元,建立了300多个不同模式的矿山环境治理示范区,累计治理面积近20万亩,使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废坑重焕生机。

  废弃矿山披绿装
  “自从山顶公园建成后,抬头能看见蓝天了,出门再也不怕尘土扑面了。你看,站在山上就能看清村里的景象。过去,村里人常年不能开窗户,一出门满眼都是尘土。”正在山上搞运输的唐山市古冶区王辇庄乡小马家裕村村民张立忠指着山脚下的村庄说。
  张立忠说的山顶公园,是指唐山三友集团矿山有限公司建成的国家矿山公园。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扬尘四起、寸草不生的废石区和停用的排土场。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这座矿山在一株株嫩叶婆娑的苗木点缀下,焕发出盎然绿意,成片绿色的山体中,已经看不出飞沙走石的痕迹。
  “这座矿山属于石灰岩矿,经过近20年露天开采,原有的植被破坏了。”三友矿山总工程师王连海介绍,国家和省级投入专项资金2515万元,公司配套539万元,对采场、排土场及矿区范围内荒山荒坡进行了生态恢复治理。
  在矿山治理中,他们对段高的采场,采用削坡降段整形、坡顶覆土、种植垂藤植物等方式进行绿化。对剥岩产生的毛石堆和排石场,以边坡为重点,采取覆土散种低矮的灌木及经济林木等固土降沉的方法整治。目前,矿区内一期治理工程已经完工,共栽灌木38万株,植树3万株,绿化面积达14万平方米,占总治理面积的88%。

  塌陷地上建新村
  与三友矿山对石灰石矿山复绿不同,开滦集团吕家坨矿业分公司对采煤塌陷地恢复治理,是利用煤矸石回填法建造3个新村庄。
  一进古冶区范各庄乡前殷各庄村,一排排布局整齐、格调一致的新建平房格外吸引人。
  “这么宽敞亮堂的房子,村民几乎没有花钱,就全部住进来了。”前殷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忠告诉记者,刚刚搬迁的新村地址,曾经是采煤塌陷大坑,因为旧村址是压煤村,煤矿便用煤矸石回填造地的方法为全村建造了新村。
  现在新村距离老村只有一公里,比过去规划中征用耕地作为新村址,缩短了2/3以上的距离,不但方便了村民回原村进行耕作,而且新村紧邻矿区生活区,村民出行、购物、就医、子女入学非常方便。
  像前殷各庄村一样,吕家坨煤矿还为尖角村、小赤口两个压煤村建设了新村。
  开滦集团房地产管理部胡永初介绍说,由于长期开采,到去年底,全矿区造成13万余亩塌陷土地。为破解采煤塌陷地难题,他们决定在吕家坨煤矿试点,利用堆存的煤矸石对塌陷地进行回填治理,不但节省矸石压占土地200亩,还新造地949.21亩,并减轻了因矸石堆放对空气的污染。值得一提的是,在塌陷区回填基础上建造的新村,在保护和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的同时,比征用同面积的土地至少节省了3456万元。
  “看到新村村民生活幸福指数提高,现在又有好几个压煤村,我们有意向规划建设更加节地的二层新民居。”胡永初说。

  绿色开采是出路
  多年来,矿产资源采掘业和后续加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是河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然而,矿产资源开发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矿山环境造成了影响和破坏。
  据调查,河北省因矿产资源开采累计压占和损毁土地约12万公顷,其中地面塌陷面积约5万公顷,尾矿和固体废弃物累计积存40多亿吨。每年采矿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液5亿多吨,采矿引发次生地质灾害421起,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
  “近年来,我们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疗法给昔日满目疮痍的山体疗伤,不仅促进了矿山生态环境的康复,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致富平台,可谓一举多得。”河北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在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同时,各地着眼于扭转“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矿业发展模式,积极开辟科学的绿色开采之路,发展生态矿业,走出一条“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了解,开滦集团唐山矿是开采年限最长的主力矿井,综采工作面位于京山铁路之下,涉及煤层开采面积达百万平方米。为确保在京山铁路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进行煤炭开采,开滦集团历经7年半的时间,对京山铁路煤柱下6个综采工作面,实施了自主创新的井下覆岩离层注浆新技术,在高效采出煤炭1163.37万吨的同时,控制3500亩地表沉陷,避免330亩农田因积水而绝产,确保了铁路安全运行,实现了绿色开采。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