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重金属水污染综合治理逐步铺展

2012年11月19日 16:17 880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株洲霞湾港渠周边的居民,曾习惯将家门口那条污水横流的沟渠称作“毒水沟”;因沟内流淌着众多厂矿企业排放的五颜六色的废水,刺鼻的气味和极强的腐蚀性令人不敢靠近。如今,当地人再经过那条心惊胆颤的“毒水沟”,看见的却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株洲的一项环保工作——霞湾港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的实施。
  以前让鱼翻白眼的毒水不久后变成清澈透明的水
  34年前,23岁的湘潭人伍清桃嫁到株洲。她来到丈夫沈长坤霞湾港边的家,很不适应那股刺鼻的气味。她很快发现,家门后的那条沟渠,每天都有源源不断、腾着热气的各色流体在流动。“这里周边全是化工厂、冶炼厂、氮肥厂,那刺激难闻的毒水是企业生产排放的废水!”11月12日,伍清桃在家中忆起多年来的见闻,仍有些后怕。
  伍清桃回忆,霞湾港渠的居民,都对这条“毒水沟”避而远之;村里也有不少人身体不好,甚至得上绝症,大家都猜测这与接触毒气有关。“我亲眼见过,水毒性太大,水沟两边的树木基本长不出叶子。“我也从不让小孩去那儿玩,附近的村民也都不去。”
  43岁的刘铀其,就住在离霞湾港边200米开外。他说自懂事起沟里就不停流动着“毒水”。“我记得17年以前,湘江涨大水,堤坝冲开一个缺口,将鱼塘中的鱼带到沟渠中,鱼刚掉进来流了30米就翻白了。”刘铀其说,要知道毒死鱼的水还是湘江水稀释后的水,那样的一幕惊呆了他。
  与伍清桃等有着相同境遇的村民,只能在习惯中度日。但去年年底起,他们感受到一些明显变化。伍清桃说,夜半时家门前有数量渣土车经过,“听说运的是沟里的泥巴,后面的沟渠内也有机器在作业”。后来伍清桃要去瞄瞄看到底发生什么事,当她走到港渠前,发现沟里的水居然变成清澈见底的水!“那时候起,沟渠里外的环境有了改变,到现在喜鹊、麻雀一群群飞来,大树发芽就会继续生长,不会掉叶子了。”伍清桃说,在霞湾港将近住了半辈子的她,对于这种变化感到很惊喜。
  霞湾港重金属治污工程已至收尾阶段 年底可全面完工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清水塘工业区内的工业废水,主要通过全长约4.335公里的霞湾港排入湘江。由于超标排放等原因,历经长年累积沉淀,霞湾港底泥中镉、铅、砷等重金属严重超标,成为株洲乃至湖南最大的工业排污口。霞湾港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对于株洲重金属污染治理、湘江水环境改善意义重大。
  霞湾港治理工程从去年12月开工,计划清除、处理河床内底泥50342立方米、污水18000立方米及镉、铅、砷、铜等重金属污染物。工程施工方、北京高能时代环境修复公司高级工程师谭金介绍,工程最大的难点在于,霞湾港处于长株潭湘江河段上游,治污工程易引发二次污染。
  “施工时一旦出现暴雨,极易冲刷霞湾港内的底泥,造成对霞湾港和湘江的二次污染。”谭金说,2006年的一次清淤施工,一场暴雨就将河道底泥冲起,导致湘江下游水质超标,影响到长沙、湘潭居民的正常饮水。
  “霞湾港治污工程包括清淤、底泥脱水、污水处理、底泥无害化、底泥安全处置、生态恢复、基底恢复7大施工环节。”谭金说,施工人员主要采取港水截流、分段导流、干港清淤的办法治污,还采用了高压水枪冲洗、泥沙阻隔拉帘、土工管袋脱水等新技术,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系数及风险降至最低。“施工以来,长株潭湘江流域还未发生水质超标事件,下游也没出现饮水预警,环境质量基本满足了环保要求。”
  据了解,目前工程已完成2200米河道清淤与回填、9000立方米底泥脱水,固化场、暂存场、铜霞路以南段顶管导流工程也已完工,清淤工程已进展到最后一段“株化”段,12月底即可全面完工,并申请验收;治污工程完成后,霞湾港还将启动生态修复工程、景观工程,改变沿岸生态面貌,与湘江风光带景观连成一体。“霞湾港会从一条污水横流的港渠变成大家休闲娱乐的场所。”谭金说。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