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池制造商向中方寻求合作
2012年10月19日 9:17 6472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铅锌资讯
不明的前景
A123业务一共分为三块。一块是电池材料,在中国常州设有生产基地;第二块是汽车电池,主要生产基地在底特律;第三块是储能电池,其生产基地在波士顿。在出售汽车板块业务后,其余板块仍可以继续经营。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江森自控本身实力雄厚,主业为铅酸电池,也是业内做控制系统的老大。但由于锂电池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储能和电动汽车发展的方向,故江森自控一直在跟踪锂电池项目,希望将业务向锂电池转移。今年,江森自控还欲在各锂电池企业招聘技术人才。
在业内,德国巴斯夫近期正通过各种收购活动扩大业务规模,而江森自控也正是想效仿巴斯夫的模式。在A123破产保护启动后,江森自控将提供7250万美元资金继续维持A123运营,预计交易总价格为1.25亿美元。
但上述接近蒋逸明人士告诉记者,蒋逸明曾向他表示,不管万向收购A123是否可以获得成功,A123将来都会将生产中心转移至亚洲,这是出于成本问题的考虑。
在美国本土生产的高额成本是A123从成立至今连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根据A123财报显示,虽然其营业收入逐年增长30%-40%,但由于其成本上升高于营业收入增长,导致每年亏损也在逐步扩大。
A123在2009年和2010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100万美元和1亿美元。但这两年的亏损分别为8660万美元和1.5亿美元。
随着中国、日本、韩国产量的增大,美国电池生产商在成本上完全不能与之抗衡。为此,A123早就将眼光放在上海,已与上汽成立合资公司。蒋逸明也表示,将在中国继续寻找合作方。而其中也不排除万向。
在上海设有生产和研发基地的香港上市公司中聚电池一位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曾寻求与A123在OEM领域的合作。
不过,除了车用锂电池一片光明外,中国其他锂电池行业正在经历着与光伏行业相同的阵痛。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消费类锂电池由于产能过剩严重,企业之间互相压价,导致利润急剧下滑。整合期过后可能会只留下一半的企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A123未来即便向中国转移产能,其业绩能否提升也未可知。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