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稀土两头受堵价格回升难
2012年10月16日 10:22 4182次浏览 来源: 金融网 分类: 稀土
多家稀土企业称,公司订单减少了很多,稀土价格下跌以及海外稀土企业的扩产,加大了企业的生产压力
自去年6月至今,稀土价格一直处于下跌趋势。数据显示,10月15日最新的氧化钕价格为37.7万元/吨至38.7万元/吨,价格出现明显的下跌,相较8月初75.5万元/吨的价格,跌幅近半。
不仅是稀土氧化物价格出现大幅下降,而且稀土金属价格跌幅更甚。有分析师预计,如果稀土价格一直处于下跌态势的话,那么稀土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会出现下滑。
10月15日,在大盘整体下滑的带动下,稀土永磁概念股几乎全线下跌,正海磁材(300224)跌停,银河磁体(300127)当日跌幅高达9.98%。不仅如此,我国稀土企业正在面临来自国外稀土产能释放的压力。
海外稀土扩产
昨日,记者采访了多家稀土上市公司,多位相关人士均表示,“目前,公司订单正在减少,稀土价格也正在下跌,来自海外稀土企业扩产的消息,也加大了生产压力”。
记者了解到,不只氧化钕,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镨等稀土氧化物价格有大幅度下降,稀土金属镧、铈、镨、钕、铽以及金属镝价格均有大幅下跌。价格下跌的同时,来自海外的压力也不可忽视。
虽然2012年稀土配额较2011年还略有上涨,但需求却处于萎靡状态。据中国海关数据,2010年1-7月稀土出口量同比下降36.7%。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共计30184吨,但2011年全年出口量为1.86万吨,仅占配额量的61%。
而与市场预计的2012年世界经济低迷,将导致国外稀土需求更趋疲软不同的是,2012年全年配额比2011年30184吨微增2.7%。8月22日,中国商务部补充下达2012年第二批稀土出口配额,合计下达轻稀土配额27122吨,中重稀土3874吨,合计30996吨。
自2010年开始,我国稀土行业就不断地出台整合政策,借此来提升稀土资源产品价格获得稀土产业链上更多的利润。而自2010年开始稀土原材料价格的飞涨,也刺激了海外稀土矿山的重启,并且产能迅速释放,以期拥有稀土价格话语权和达到稀土自给自足。
美国和澳大利亚稀土矿山扩产提速,使得形势愈加严峻。美国钼矿公司此前公布,计划投资8.95亿美元,将稀土年产能从2万吨提升至4万吨,而其去年产量尚不足5000吨。
而澳大利亚的Lynas Corp也公告了在马来西亚修建冶炼厂,在2013-2014年将出现规模化量产,达产后稀土氧化物的产能达到2.18万吨。
对此, 有稀土行业内分析师表示:“2011年稀土价格曾经出现过暴涨,海外稀土矿山重启,产能释放的速度之快有些超过国内的预期,未来几年内稀土资源打过的地位将受到冲击。中国稀土冶炼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或将从2010年的95%下降至2015年的63%,绝对数量或将从12万吨下降至9.3万吨。”
国内盗采难杜绝
“不仅国外稀土矿山的重启,使国内稀土企业的生产压力增大,国内很多‘小作坊’私挖、乱踩以及销售、出口都对我国稀土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上述分析人士如是指出。
近日,根据国土资源部官网显示,广东陆丰就打掉了稀土盗采“保护伞”。
“陆丰市大安镇石寨村党支部书记黄某东等七人,为乱采滥挖的不法分子充当‘保护伞’, 致使当地非法盗采稀土行为屡禁不止。”9月27日,汕尾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文浩曾表示。
国家近几年一直在加大打击盗采稀土等现象的力度,但近日有消息称,为了躲避国家的监管和严查,一些前期被关停的稀土企业开始纷纷转移,并在宁夏、甘肃等地巧立名目后“死灰复燃”,继续进行违法生产,且产量大得惊人。
据记者了解,在国家加大稀土整治力度后,很多企业被列入了关停名单,而一些已经被叫停的企业,有的还在当地继续生产,而有一部分已经转战,并巧立名目,比如企业注册的是抛光粉,但做的却是冶炼分离。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坦言,和正规的稀土生产企业相比,这些游离在监管之外的“黑工厂”更具竞争力。一方面,这些“黑工厂”可以从一些私采乱挖的矿山等渠道来购买价格便宜的原料,另一方面,稀土冶炼和生产不受“指令性生产计划”的约束,也节省了大量资金投入环保设备方面的花销,即使把价格压得很低,利润也相当可观,而销售更不是问题。
还有专家表示,稀土行业在经历了前期暴涨暴跌中,整个产业链条已经非常脆弱了,而这样的黑色产业链条游离在监管之外,无疑会对整个市场造成巨大危害。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