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复采潮涌 中国稀土定价权旁落

2012年10月15日 10:40 691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国内稀土产业重整进行时
  实际上,就在全球稀土资源供给格局发生剧变的同时,国内稀土业的整合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8月6日,工信部发布《稀土行业准入条件》,这是我国第一次从生产规模方面设置稀土准入门槛。也标志着中国稀土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兼并重组高潮。
  根据新的《稀土行业准入条件》,目前,国内约有30%的稀土矿采选和50%的稀土冶炼分离企业达不到产能规模的最低标准,这部分企业将最先面临被淘汰或者被兼并的命运。
  此前,根据工信部最新一次的统计,截止到2010年,中国共计稀土矿采选企业23家,稀土冶炼分离企业99 家。按照新的准入条件,整合的第一步目标将是稀土矿采选企业缩减至15家左右,独立的冶炼分离企业缩减到50家左右。届时,稀土行业的最终整合目标是形成2至3家的大型企业集团。
  9月份,国土资源部也公布了整合后的首份《稀土采矿权名单》,这次整合意在改变稀土矿山开采多、小、散、乱的局面,把大部分采矿权集中在优势企业手中。此举标志着国家已经将稀土整合的利剑伸向产业源头,通过对采矿权的控制,来提高行业集中度,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开发格局将逐步形成。
  从采矿权名单来看,四川18个采矿权已经整合为7个,赣州88个稀土采矿权整合为44个,全国稀土采矿权由百余个减少为67个。而这67个采矿权绝大部分集中在各地主导企业手中。
  如江西的45张采矿证中,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独揽43张;内蒙古2张采矿证的采矿权人都是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获得采矿权的3家企业均为广晟集团旗下控股公司广晟有色(600259.SH)所持有。
  在全国的稀土资源储量中,轻稀土占比95%以上,中重稀土占比大约3%。其中,北方以轻稀土资源为主,代表是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稀土矿;南方以中重稀土资源为主,代表是广泛分布于南方七省区的风化克淋积型稀土矿。
  而在轻稀土资源领域,三大矿山是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稀土矿、四川凉山牦牛坪稀土矿、山东微山稀土矿,它们的实际控股人分别是包头钢铁集团、江西铜业集团和中国钢研集团。
  记者获悉,近期,包钢稀土公司方面表示,将要以包钢稀土(600111.SH)为核心,组建北方稀土集团,并已获得工信部的批复。北方稀土集团除了要整合内蒙古区内的稀土企业之外,还要联合甘肃、四川、山东等省份的稀土企业,实现跨地区的稀土资源重组。
  不过,闫磊认为,在北方稀土集团的跨地区整合版图上,至少应包括江铜四川稀土有限公司和山东微山湖稀土有限公司。因为这两家企业拥有除包钢集团之外的国内主要轻稀土资源;否则北方稀土集团的组建就缺乏实际意义。
  其表示,北方稀土集团的整合障碍或在于,如果北方稀土集团以包钢稀土为核心,那它的实际控制人应该是包钢集团,但面对牦牛坪稀土矿和微山稀土矿的实际控制人江铜集团和中国钢研集团,包钢集团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有可能成为北方稀土集团必须面临的难题。
  当然,如果包钢集团采取控股北方稀土集团,而由北方稀土集团参股另外两家大型轻稀土采选及冶炼分离企业,或将是比较理想的方式。
  相比于轻稀土领域,南方7省中重稀土领域的整合格局则要复杂得多。由于中重稀土储量相对较少又是中国所独有的资源品种,有色金属中央企业和地方大型国企都想涉足这一领域,造成中重稀土资源的掌控者相对分散。
  不过,最有希望胜出或将是五矿集团。
  2011年12月,五矿有色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持有湖南有色集团公司100%和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五矿有色)92%的股权,成为五矿集团旗下有色金属资产的整合平台。
  截至目前,五矿有色在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的稀土行业均有所布局,未来最有可能成为中重稀土领域的唯一巨头。
  其中,五矿有色已经深度介入了江西省稀土产业,公司控股的五矿稀土(赣州)公司和江西钨业集团公司虽然没有掌握稀土资源,但已经成为中重稀土冶炼及深加工领域的国内龙头。
  此外,得益于五矿集团与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的合作,五矿有色控股的五矿稀土(江华)有限公司已经获得了湖南省目前唯一的一张稀土采矿权证,未来主导湖南省稀土矿采选及冶炼分离领域的可能性很大。
  同时,福建省稀土产业的核心整合者为厦门钨业,五矿有色还持有其21%的股份,是第二大股东;而在2011年3月,五矿有色和广东省河源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对河源市以稀土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进行勘查开发与利用,宣告正式进入广东省稀土领域。

[1] [2]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