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重启稀土计划无碍中国市场主导地位

2012年09月10日 9:0 454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近日,稀土13家上市公司中报已出,采掘、终端企业均全线告急,净利润同比无一家增加。一些生产稀土国家,采取的重启计划也进入实质阶段,“中国单一供应稀土”的格局将发生变化的声音不绝于耳。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向记者表示,稀土产业,特别是重稀土的市场主导地位,不会被撼动。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稀土大量出口并且价格偏低,导致世界各国,如美国、日本等“坐享渔翁之利”,作为稀土储量排名第二的美国,却已停止了国内稀土开采,甚至加大从我国进口稀土,这不仅导致我国稀土的过度开发,加之管理不当,稀土行业的问题出现了不少问题。
  记者发现,此次稀土采掘终端上市企业净利全降的消息,作为分属终端的3家上市企业,横店东磁、科力远、亿纬锂能深受影响,其中电池生产企业常有负面新闻见诸报端,国家为此只得加大整治惩罚力度,因而频频减产停产,对稀土的需求也大大地削弱。
  尽管中国的实际稀土储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0%,但年产量仍占全球90%以上。最近几年,相关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今年以来,一系列的措施表明我国治理稀土行业的决心。
  “从《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的出炉,到包头稀土交易所的成立,以及国家对于稀土的收储或是产能的兼并重组,都足以证明我国的稀土产业正在向正规化的方向进军”。中投顾问冶金行业一位研究员称。
  然而,就在欧美日试图通过WTO诉讼对中国稀土政策施压的同时,一些生产稀土的国家,采取的重启计划也进入了实质阶段。有消息称,包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内的稀土矿山开发和冶炼等多个项目运行得非常顺利,预计下半年将会陆续投产,主要集中在轻稀土方面,不仅产量可观且成本非常低廉。有媒体为此发文称,这意味着“中国单一供应稀土”的格局将发生变化。
  不过,业内人士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一位不愿署名的业内权威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稀土,特别是重稀土的市场主导地位暂时并不会改变,千万别让艰难起步的中国稀土产业再遭遇到打击,别中了‘离间计’,让中国的优势产业再受伤害。”
  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忠也表示,“实际上,稀土行业我们在全球,就这个行业范畴里面,中国是最先进的,尽管现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很多地方都在开采稀土,恢复稀土工业,但是毕竟有十年的空白”。
  就在9月2日,德国工业协会(BDI)原材料政策委员会主席格里洛(Ulrich Grillo)在接受路透社的采访时还强调稀土对德国高科技产品生产的重要性。他说:“中国不仅要生产稀土,还应重新放宽对稀土的出口。”
  据记者了解,8月3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主持的论坛上就曾表明态度:“中国无意限制稀土出口。”
  近日,商务部也向符合条件的企业下达2012年第二批稀土出口配额共9770吨,令今年稀土出口配额增至30996吨。据了解,2012年我国稀土仍然实行出口配额分配制度,商务部共分两批为各稀土企业下达出口配额。与以往不同的是,2012年国家对稀土出口企业执行了严格的环保核查制度,如稀土出口企业在7月底前未通过国家环保部的环保核查,将不予分配出口配额。
  几乎没有悬念的就是包钢稀土,其就在此“大限”前获得国家环保部的核查。将不可能通过审查的尾矿坝单独剥离开来,它终于在截止日期前获得了商务部稀土出口配额。
  不过,尽管未来几年内,中国稀土特别是重稀土的市场主导地位并不会改变,但是国外企业的发展却给中国稀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今,很多国外企业考虑到中国稀土的矿产品及冶炼分离产品的低成本优势,一改过去独立经营矿山的做法,将采取供应链的垂直整合获取利润。有些国外企业还试图通过研发更低成本的新技术,力求在市场上与中国竞争,美国钼公司已将产业链条延伸到磁性材料。加拿大西部矿业公司除了开发稀土矿山,还在建设两条冶炼分离生产线。
  对此张忠并没有否认,他对媒体也表示:“过去很多人觉得稀土行业特别有资源优势,实际上我们的资源优势归根到底是低成本的资源优势,并不完全是资源的稀缺性的优势”。
  加拿大拜伦资本全球研究主管乔·赫克威(JonHykawy)博士也警告称:“低廉的价格曾经是中国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是暂时的。中国稀土企业需要用变化来适应世界稀土行业的变化。”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