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集团并购非洲金矿悄然升温
2012年09月05日 9:42 8445次浏览 来源: 综合21世纪报道 分类: 盘点
工行介入中国黄金39亿美元并购案
中国黄金集团39亿美元收购巴里克黄金非洲公司(African Barrick Gold,下称“巴里克非洲”)74%股权的融资方案竞标战,正进入冲刺阶段,最快在9月底见分晓。
接近上述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随着高盛、麦格理资本相继“出局”,中金公司将作为中国黄金集团的财务顾问,设计最终融资方案。而并购融资提供者则出现重大变化,除了提出各自承担50%并购贷款的中非产业基金、国家开发银行组成的联合体,中国工商银行(下称“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组成的联合融资方强势介入,令39亿美元并购案的融资方案变得扑朔迷离。
“目前两大融资体比拼的,不只是融资利率高低,还有谁能给中国黄金集团开采金矿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记者致电工行公关部人士求证时,对方表示不了解相关情况,也没有任何信息可披露。
意在金矿股权与销售权
当去年11月全球最大黄金生产商——巴里克黄金公司(Barrick Gold)决定出售巴里克非洲74%股权后,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便开始积极运作提供并购融资。
“其中的主导方是工行。”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工行积极参与的背后,是中国黄金消费市场的需求持速高速增长。中国黄金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国内黄金产量约为360吨,但黄金消费量高达761.05吨,供需缺口高达401吨。
工行是国内最早建立贵金属部门的银行,截至今年6月底,工行今年以来的贵金属交易额达到5683 亿元。
南非标准银行的角色,除了提供部分融资,还利用自身在非洲矿业金属与油气资源开采方面的专业性与资源网络,为收购后提供多元化融资方案与全面的贷后管理与增值服务。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8月中旬中国黄金集团与巴里克黄金公司签订巴里克非洲74%股权转让协议并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批文后,相比中非产业基金与国家开发银行提出年利率7%-8%的并购贷款利率,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打算提供偏低的开采融资利率,同时附加多种可选择的特别条款,包括两家银行有权根据巴里克非洲金矿开采进展,将部分贷款转化成金矿股权;或者用部分贷款“买断”金矿一定比例的销售权;其次是按每盎司金矿销售利润分得一定比例提成。
9月3日,记者致电南非标准银行人士求证时,对方表示,最终融资方案尚未敲定,细节不便透露。
上述人士指出,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此举除了部分减轻中国黄金集团的还贷压力,也保障工行拥有稳定可靠的黄金采购量,加快拓展国内黄金买卖版图。
记者了解到,部分非洲国家正采取措施限制美元在非洲资源产品贸易的使用范围,也意外帮助了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获得竞标优势。
目前,包括加纳与赞比亚等非洲国家正谋划出台严格的货币兑换政策,要求出口煤、黄金与天然气的资源型企业,必须将一定比例利润兑换成非洲本国货币(原先是以美元形式存在),甚至要求这些企业要用本国货币支付矿区员工薪水等。而南非标准银行在非洲拥有上千个分支机构,能在非洲各个国家及时提供当地货币。
中金公司牵头
在高盛、麦格理资本相继“出局”后,中金公司将作为中国黄金集团的财务顾问设计最终融资方案。财务顾问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中非产业基金与国家开发银行、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提供的并购融资贷款条款,为中国黄金集团设计最合适的融资模式。
“其实,高盛与麦格理资本出局,并不意外。”这位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国际投行提交的融资方案包括附加类似对赌条款的结构性开采融资产品,考虑到此前国有企业与国际投行签订的大宗商品套保协议均出现对赌失败,中国黄金集团相当警惕。
此外,随着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联合介入,外资投行此前强调的某些增值服务优势,包括协助寻找黄金下游生产企业签订长期采购合同,及时解决非洲当地断水断电问题等,反而被弱化了。作为非洲资产最大的银行之一,南非标准银行在非洲金矿开采营销领域具备广泛的资源网络。
“不过,中金公司最终胜出,某种程度也体现了国内监管部门的态度。”上述知情人士说。毕竟中国黄金集团收购巴里克非洲公司74%股权将耗资39亿美元,且主要融资方来自国内大型金融机构,考虑到融资条款与交易细节的隐密性,国内监管部门也希望由国内投资银行牵头负责。
中金公司的最终融资方案版本,是选择国家开发银行与中非产业基金,还是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仍是未知数。“双方在非洲矿产投资管理的背景与经验,将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上述人士强调说。
在2007年10月工商银行以54.6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而成为大股东后,在非洲资源领域的合作日益亲密,除了牵头中海油服收购Awilco公司的项目融资,2008年这两家银行作为银团贷款的独家牵头行,为博茨瓦纳MorupuleB燃煤电站项目安排8.25亿美元出口买方信贷和1.4亿美元过桥贷款融资。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