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集团并购非洲金矿悄然升温

2012年09月05日 9:42 844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盘点

  中国黄金集团有意39亿美元收购巴里克黄金非洲公司(African Barrick Gold,下称“巴里克非洲”)74%股权的融资暗战,正悄然升温。
  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在8月17日双方草签股权转让协议后,此前约定的国家开发银行与中非产业基金各自分担50%收购资金的计划,出现了新变数,中国进出口银行也有意提供并购融资。
  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晋定求证上述消息时,对方不予置评。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黄金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
  这单今年以来最大手笔的黄金产业收购案,也引起国际投资银行的浓厚兴趣。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近期高盛集团也向中国黄金集团等交易关联方提供了一份收购巴里克非洲主要股权的融资方案。“最终的融资方案,要到本月底才能确定。” 上述知情人士说,不排除还有其他银行参与其中。

  国开行与中非基金的“算盘”
  8月16日,全球最大黄金生产商——巴里克黄金公司(Barrick Gold)首度披露正与中国黄金集团协商,出售旗下巴里克非洲的主要股权。
  8月16日,巴里克非洲在伦敦交易所的股价大涨13%,该公司74%股权所对应的市值一举突破19亿美元,尽管它远低于市场传闻的中国黄金集团39亿美元的收购价格。
  “但投资者相信中国黄金公司会溢价收购。”前述知情人士透露。
  此前,巴里克黄金公司深受利润下降、黄金开采成本飙升(黄金平均开采成本为692美元/盎司)和收购非洲铜矿商Equinox Minerals失误的三大冲击,导致股价在过去12个月大跌30%,也拖累其子公司巴里克非洲公司股价下跌。
  另一方面,过去三年巴里克非洲的黄金产量连续下降。资料显示,去年巴里克非洲的黄金产量为68.8万盎司,而2010年与2009年的产量分别是70.1万盎司和71.6万盎司。
  然而,巴里克非洲的经营环境,并没有阻碍中国大型银行参与收购融资的热情。
  “如果中国黄金集团在收购完成后采取措施降低黄金开采成本,改善黄金开采环境,还是能取得高投资回报。”一位考察过巴里克非洲金矿的人士投露,过去三年巴里克非洲的黄金产量连续下降,主要受到当地电力供应不足等影响,其黄金储能仍然相当可观。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在中国黄金集团与巴里克黄金公司初步沟通阶段,国家开发银行与中非产业基金已原则同意各自提供50%的收购
  资金。但这两家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有两项前提:一是中国黄金集团先与巴里克黄金(Barrick Gold)签订巴里克非洲主要股权的转让协议,二是上述收购必须先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批文。
  这让双方的收购协商悄然提速。8月17日,双方签订一份股权转让协议,国家开发银行与中非产业基金的并购融资方案前提得以落实。
  然而,在融资环节却半路杀出“程咬金”。

  新角色上场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不期而至,让原先融资方案的实施顿生变数。
  “它是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参与进来的。”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进出口银行积极提供并购融资的背后,是中国黄金消费市场的需求迅速增长。
  中国黄金协会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国内黄金产量约为360吨,但黄金消费量高达761.05吨,延续过去5年高速增长态势,2007 年以来黄金消费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
  “只要中国黄金集团收购的巴里克非洲的黄金年产量能达到预期,就能产生足够高的黄金销售收入用于归还银行并购贷款。” 前述知情人士分析。
  中国进出口银行并不是唯一的“搅局者”。记者了解到,高盛已向中国黄金集团等交易关联方提交了一份融资方案,除了提供发行债券与结构性收购融资方案之外,高盛方面还强调国际投行在非洲当地的特殊资源整合优势,比如,提供与巴里克非洲有业务关联的公司在非洲当地银行的信贷口碑与违约记录的审核、巴里克非洲金矿的开采环境沟通能力(包括能否及时解决当地突发性断电停水事件等)、协助寻找黄金下游生产企业签订长期采购合同等。
  然而,国际投行也有竞标劣势。由于多数国际投行在设计融资方案时考虑到中国外汇管制的政策风险,通常会要求提高融资价格的5%-10%,作为应对外汇管制的风险溢价。
  “中国黄金集团究竟会选择哪个融资方案,目前还没有结果。”前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交易双方大致约定在八月底拟定最终融资方案,其间不排除有其他银行加入银团并购贷款。
  在前述知情人士看来,多数国有企业在收购非洲矿产时,通常优先考虑向国内大型银行融资,其次是海外投资银行。国有企业的主要考量是,向国内银行做并购融资能提高结汇审批效率,还要应对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对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审批思路。前些年,一些国有企业与国际投行签订衍生品套保协议出现对赌失败,也令国有企业在海外收购时不敢采用过于复杂的结构性并购融资方案。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