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造绿色矿山 尽心呵护历史遗存

2012年08月29日 9:54 576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节能减排

  本期样本:三河尖矿
  这是“七五”期间投资兴建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于1988年8月建成投产,可采储量近1.5亿吨,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120万吨。经过技术改造,该矿现在年生产能力提升至220万吨,成为徐矿集团本部的主力矿井之一。
  在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江苏沛县境内,不仅有多处与刘邦有关的历史遗存和古迹,还有一座大型现代化矿井,它就是江苏徐矿集团三河尖矿。新生现代化矿井如何与千年古迹和谐“共荣”?三河尖矿主持工作的副矿长谭江江说:“最大的体会是要有‘二心’,即用心打造绿色矿山,尽心呵护历史遗存。”
  谭江江说,三河尖矿始终坚持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理念,科学筹划,严抓细管,积极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了呵护宝贵的历史遗产,该矿高度重视矿山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工作,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先后出台了《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煤矿环境保护制度》《土地复垦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实现了矿山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建设绿色矿山,不仅为三河尖矿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该矿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还获得全国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矿井、煤炭工业双十佳煤矿、全省煤炭系统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生态建设为上
  谭江江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是建设绿色矿山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三河尖矿以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矿地和谐为主要工作目标。
  他说,企业以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基本要求,将绿色矿业理念贯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在对“三废”进行资源化开发利用后,三河尖矿资源集约开发、综合利用及“三率”指标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部分项目已达国际同类领先水平。
  2007年,三河尖矿矿建成了矿井水一体化净水处理系统,通过初沉、加药混凝、沉淀澄清、深度处理等工序,实现了矿井水的闭路循环。生产使用后剩余的水经过消毒净化,回用到矿井防尘和洗煤上,实现了矿井水零排放,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路子。该矿拥有年入洗原煤180万吨的重介洗煤厂、年处理能力50万吨的煤泥干燥厂、日处理1800吨的矿井污水处理厂,建成了采煤不见煤、产煤不烧煤、用水不排污的绿色矿山运行模式,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绿色煤炭产地。
  土地复垦到位
  谭江江说,三河尖矿始终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积极推行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认真履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义务,定期监测地表塌陷、水位变化,认真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三河尖矿工业广场占地190760平方米,其中可绿化面积83375平方米。为美化矿山环境,该矿每年列资20多万元,对工业广场进行绿化改造,累计绿化78300平方米,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面积的94%。该矿在开展土地复垦工作过程中,编制完成了土地复垦方案,严格落实土地复垦责任,坚持边生产、边建设、边复垦的土地复垦原则,做到土地复垦技术先进、措施到位、资金到位,使矿山压占、损毁而可复垦的土地得到全面复垦利用。按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的原则,三河尖矿认真实施塌陷土地复垦方案。在地方政府及相关村组的支持配合下,通过矿地双方多年共同努力,截至2011年末,共计复垦塌陷地152公顷。
  促进矿地和谐
  谭江江说:“在刘邦故里,我们深以为荣,应该保护好这片土地,更应该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和谐相处。”为此,该矿始终坚持将“把社区建成和谐幸福的家园”作为目标不动摇,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把为民服务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三河尖矿调整管理思路,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改造矿区周边道路和公共设施,加强矿区与周边乡镇的关系协调工作,积极支持矿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向周边农村开放,方便了邻近农村居民就近入学、就医。去年以来,该矿购买了三辆豪华大巴,为的就是方便职工与当地居民往返矿区和徐州市区。凡此种种,不仅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更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 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