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铅蓄电池生产工艺有待提高

2012年08月01日 9:23 823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生产工艺待进步
  回收行为待规范
  “新版准入条件的实施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在生产工艺方面仍有两方面不足之处,需要重点关注。”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亚栋7月3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在准入条件的“工艺与装备”中,并未出现“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氧化铅污染”的技术层面新要求;二是在废水处理方面,也没有生产工艺进步的更多要求。
  “当前的工艺要求主要强调封闭生产、密闭生产。实际上,按照先进技术要求,有些环节还需要在隔绝空气状态下利用惰性气体保护生产,确保铅粉不被空气氧化形成氧化铅,以此来杜绝污染。”李亚栋强调,在废水处理环节也应该制定更严格的处理标准,防止含重金属的污水对自然环境带来污染。
  对于回收环节,李亚栋认为,与生产工艺一样,回收体系的建立也是关键问题。如果回收体系不完善、回收环节不规范,废旧电池中的铅粉进入自然环境的几率就会增加,也极易造成污染。一旦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环境乃至人员健康安全势必受威胁。
  在李亚栋看来,新版准入条件有利于淘汰零散企业,同时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继而方便环保等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但在生产工艺上并未做出更大改善的前提下,生产工艺进步要求的缺位对整治铅蓄电池行业污染可谓治标不治本。
  “如果技术工艺本身不改进,铅粉尘的排放环节也难以乐观。”李亚栋说。
  提高排放标准意在形成倒逼机制
  新版《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实施满月之后,上海地方环保标准《铅蓄电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也于8月1日起强制实施,旨在进一步加强铅污染物防控体系。
  据记者了解,该标准针对铅蓄电池企业产污、排污特点,以最佳控制技术为基础,根据国内外最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水平来确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较国家现行标准有较大提高。
  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提高准入条件以及提出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新政策的实施都是为了对铅蓄电池行业形成倒逼机制。
  “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的提升,对处于调整期的铅蓄电池行业必定会增加成本。”林伯强说,对上海而言,甚至会导致一些企业选择到外省市重新选点生产,以转移生产成本;对全行业而言,短时期内虽然会对企业带来成本上升,但长远看,会达到整合资源、强迫转型的效果。
  对此,李亚栋提醒,铅酸电池生产排放能否达标的关键在于,切实通过技术进步带动生产环节污染物排放降低,杜绝利用注水等稀释手段达到排放标准,因为稀释后的污染物治理难度更大。
  李亚栋强调,在当前锂电池或其他新能源电池未能取代铅蓄电池的情况下,铅蓄电池的需求量依旧巨大,应该在提升铅蓄电池生产工艺环节下大力气,从源头解决铅蓄电池的污染问题。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