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录
2012年07月27日 9:30 13316次浏览 来源: 法制日报 分类: 铅锌资讯
2008年至2010年,湖南提出要将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并正式启动了“碧水湘江千里行动”。2011年,湖南省《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成为全国首个被国务院批准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
该方案实施一年以来,湖南省共关闭淘汰662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开工治污建设项目共99个,其中83个项目获得国家和升级治理资金的支持。从上游的郴州市三十六湾,到湘江流域核心区域的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项目建设正循序铺开。
但是,有情况显示,各地在湘江重金属的治理方面遭遇了现实的困难,出现了一些触目惊心的污染情况。原因何在?记者对比进行了深入调查。
□特别调查
近日,记者跟随湖南省人大环资委“2012三湘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奔赴湘江的上游流域,亦是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项目所在地――郴州市和永州市,调研两地重金属治理项目进展情况。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项总投资595个亿,涉及治污项目927个,力求5年内湖南省铅、汞、镉、砷等重金属排放总量较2008年削减70%左右的方案,却在执行过程中遭遇困难重重。无论是面对郴州市25个治污项目的推进滞缓,还是永州市关停废厂的处理难题,两地各级政府部门均认为,问题在于地方财政困难,专款到位率低造成的资金链的断裂。
治污项目成效微
湖南是全国极具盛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因其盛产的10余种常用有色金属产品位居全国前3列,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带动了多数地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冶金、化工行业高耗水、高排污,且依水而建的特点,以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原始开采方式,使得多地为此付出了生态破坏的沉重代价,更使得湖南的重金属污染治理道路漫长而艰难。
“以前这里的河水都是黑乎乎的,严重影响了附近的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去年至今,我们关掉了沿河50多家非法选矿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污染源。”近日,在郴州市高新区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雷向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郴州东河的治污项目现场,看到这里虽没有了“黑水”的踪迹,取而代之的却是矿渣淤积的河床,几近干枯的河道,以及浑浊不堪的泥浆水。
在西河,它与东河并为湘江支流耒水河系的上游,情况也不容乐观。乱石嶙峋、杂草丛生的河床上,早已没有了河水的踪迹。三年来,郴州市政府将此地423家选矿厂关停、合并为27家,并迁出西河流域。然而,许多关停后的非法矿场,仍鳞次栉比地坐落于山谷之中,无人处置的废渣和矿石堆积在河道两边,三年来任凭风吹雨淋,污染物随着山洪顺西河注入了湘江支流。
据郴州市政府介绍,郴州纳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25个治污项目中,已竣工的只有3个,其余的都在缓慢进行。
在随后的调研中,记者看到,位于湘江源头的永州市与郴州市一样,拥有丰富的锰矿资源,然而同样面临着废厂与尾渣处理的难题。
“这些关停的矿场终年闲置,堆积的尾矿废渣无人处理,甚至连最基本的防护措施都没有,其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随着山风和雨水渗透到了树林、土壤和地下水中。”在石期河镇建河村关停的数十家采矿场里,湖南省人大常务委员彭根南对记者说,若再不及时处理这些污染物,湘江水源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仍难以改善。
而在零陵区的珠山镇矿区,永州市零陵区锰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正在作业的一家氧化锰露天开采场里,山岭因人为肆意爆破、挖掘而千疮百孔。放眼望去,只见植被荒芜,令人触目惊心。在这里,原始的开采方式仍在大规模使用,随意挖掘建造的尾矿库里黄泥堆积,无任何防渗透或遮蔽设施。
“这样下去,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珠山镇矿区就是下一个郴州的‘三十六湾’!”湖南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李意云痛心地说。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