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美欧日强压中国出口稀土 居心何在?
2012年07月26日 14:22 4351次浏览 来源: 人民网 分类: 稀土
7月23日,世贸组织应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请求成立专家组,将就中国限制有关稀土、钨、钼的出口管理措施进行调查、审议和裁决。
今年3 月,欧盟、美国和日本将中国17 种稀土以及钨和钼的出口限制政策诉诸世贸组织。6 月27 日,欧盟、美国和日本向世贸组织请求启动争端解决机制并成立专家组,解决与中国限制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的争端。
西方国家处心积虑地与中国搞稀土贸易争端,居心何在?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从90年代开始,中国的稀土生产迅速增加,从1990年的16000吨增加到2000年的73000吨,数量成倍增加。相反,美国的稀土生产从90年代开始迅速下降,并于2003年完全停止。中国只有世界稀土储蓄量的不到50%, 但2001年中国的稀土产量是世界总产量的90%,2010年增长为97%。
但是,这样大的世界市场份额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垄断利润。在2005年之前,世界稀土价格长期维持在超低水平。由中国各级政府支持的大、中、小稀土企业纷纷进入这个行业,过度竞争。大量的小企业进入稀土市场,在短期利润的驱使下进行掠夺性开采,使得整个行业生产率低下。国有企业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仅为60%,大型的民营企业回收率只有40%,一些私采乱挖的矿山甚至只有5%,稀土资源被大量浪费,并由此引发巨大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保护稀土资源,中国政府试图限制对稀土的掠夺性生产和出口。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在税收、就业以及经济增长方面依赖稀土生产,中央政府对稀土过度生产的限制收效甚微。中央政府对稀土出口的限制,就成为限制和管理稀土过度生产的替代手段。中国政府对稀土出口的配额限制始于1998年,但刚开始的配额大于世界市场的需求,因而并不有效。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政府的稀土出口配额从65580吨降至30258吨。出口配额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对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梳理稀土生产和贸易的发展脉络就可以发现,如果说中国的稀土出口存在问题,那就是中国出口多了,而不是少了。有关国家需要恢复生产、增加供给,而不是举起大棒,强求中国增加出口。西方国家强压中国增加稀土出口,显然丝毫不顾中国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后果,而只是关心其能否得到廉价的稀土资源。这是极端自私的行为。
中国当然可以对西方国家的无理要求说“不”,但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贸易规则下,中国也面临着艰巨的斗争。中国同时需要认真反思,为什么付出了那么高昂的环境代价,稀土只能卖出“白菜价”,还惹来了西方国家的无理指责。
反观美国对华出口,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则由来已久。早在冷战时期,美国就发起巴统组织以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军事禁运,中国位列其中;随后受朝鲜战争影响,巴统组织专门成立“中国委员会”,对中国实施比苏联和东欧更严厉的禁运政策,甚至连不属于巴统贸易管制范围内的207种物品,也不分级别对中国实行禁运。冷战结束后,美国又主导制定了“瓦森纳安排”,看似是对之前管制的松绑,其本质却是专门针对中国的出口干涉政策。
近年来,美国对华管制政策时松时紧,几经改革,但积弊难除。2007年,美国商务部发布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和再出口管制政策的修改和阐释;新的经验证最终用户制度;进口证明与中国最终用户说明要求的修改》,再次对中国进行特殊处理。其中规定:飞机和飞机发动机、航空电子设备、导航系统、通讯设备等9个大类产品被列为“可能增强中国军事实力”的产品和技术,禁止出口到中国。美国对华出口管制,表面上针对的仅为军工、航天等关系国家安全的产品,但由于产品种类划定的模糊和审批手续的繁杂,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也形成了极大阻碍。(作者系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