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稀土出口 美国是中国学习的榜样
2009年09月07日 10:24 6254次浏览 来源: 大河网 分类: 稀土 作者: 邱 林
9月3日,由五矿商会和英国金属网举办的稀有金属与稀土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王彩凤表示,作为中国政府提议的年度出口配额缩减计划的一部分,两种关键稀土金属铽和镝预计将面临出口限制,但我国不会禁止这两种金属的出口。同时,我国欢迎外商在稀土行业的合作,鼓励外资在稀土冶炼分离方面进行投资,不会在稀土行业走关门路线。(9月7日《上海证券报》)
自从8月中旬传出我国可能限制稀土等稀有金属出口后,不满和警惕在西方国家持续发酵。一些国家的众多媒体抱怨我国有可能用稀土资源“拿住西方”;欧盟8月23日发表声明称,美国与欧盟当天就中国限制出口稀有金属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这将成为1月份奥巴马总统上任后,美国向WTO起诉中国的首案。此时,工信部官员王彩凤出面吹风,称我国不会限制稀土出口,不会走关门路线,这似乎可以让西方国家松一口气。
但是,让我们不解的是,西方国家向我国施加一点压力,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就沉不住气了,非得工信部的一位副司长出面澄清。这一举动,虽然让西方国家吃上了“定心丸”,但却与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公众的基本诉求背道而驰。在环球网不久前发起的调查中,近90%的中国网友表示,希望政府限制或禁止本国的战略性工业原料出口。
过去,由于我国不重视保护资源尤其是稀土等稀有资源,导致了大量资源被外国廉价买走。从长远看,拥有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就意味着拥有持续升值的财富,贱卖资源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使一个大国失去持久发展的动力。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靠贱卖资源换取资金和技术维持发展。
当然,这些年来政府管理部门对稀土出口也采取了不少措施。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等七部委公布《严格稀土等高耗能、资源性产品出口》通知,次年,商务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手用税收控制稀土出口;2008年12月,商务部等部门公布了《2009年稀土出口企业名单》,入册企业仅20家,而此前,我国稀土出口企业有200家之多。
遗憾的是,这一系列措施没有收到任何效果,至今也未见稀土出口“闸门”被关住。为什么我国稀土出口屡限不止呢?有分析认为,与一些地方和企业自身利益有关。尽管我国明确限制稀土出口,但现在一些地方仍把出口稀土作为外贸发展的一个方向。最近,拥有75%稀土资源的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部门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建立稀土战略储备来稳定出口价格,并称此举将吸引国外更多用户在该地区设立制造工厂。
不管是政府官员的表态也好,还是一些地方的做法也好,我国都与美国严格限制资源出口形成鲜明的对比。目前,美国有相当多的矿产资源储量都位居全球首位,但他们却是世界上第一个严格实行矿产储备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美国封存了大量矿山,转而从国外进口矿产品。例如美国政府通过采取严厉措施,由限制稀土出口到最终完全停止出口,即稀土零出口管理。
美国拥有西方国家最大的稀土资源,约占世界总资源量的12%,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为保护稀土资源,10多年前,美国就开始封存了该国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据了解,芒廷帕斯矿是目前世界上稀土品位较高的工业氟碳铈矿,已探明稀土储量430万吨,稀土平均品位为8.86%。这样高的储量和品位,是我国任何一家稀土矿都无法相比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国稀土储藏居世界第一位,在保证国内需求的情况下,可把价格提高数倍再出口,这样可实现“双赢”。这样的想法是十分幼稚,也是不可取的。按照目前的开采水平,再过50年,我国将从一个稀土资源大国变成小国,世界最大稀土矿白云鄂博矿藏将在30年内消失;有“世界钨都”之称的江西赣州稀土资源矿将在20年内开采殆尽。
因此,业界一些专家呼吁,我国应该减少和严格限制资源类产品出口,资源类产品宁可埋在地下,留给子孙后代。这种观点似乎有些偏颇,但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际上,现在美国采取的正是这样的产业政策。美国能够对稀土采取零出口管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呢?因此,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应从保护稀缺资源和确保产业安全角度出发,采取比过去更加严厉的强制措施,在短期内,减少甚至完全停止稀土出口。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