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半年报:反弹力度不强 铅价或受下游拉动

2012年07月06日 11:22 1184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第一部分:上半年行情回顾
  2012年上半年,沪铅行情走势日趋复杂。年初媒体预计第一季度经济将触底,但一季度行情走势较为乐观,企业补库存现象也有所增加。不过,较为出乎意外的是,第二季度经济运行遭受较大挫折,延续一季度下行趋势,市场措手不及。因此,行情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月,原先市场预计一季度中国经济探底,但在企业补库存、国家强化调控以及宏观形势偏好的情况下,沪铅指数从15200点左右强势上攻至最高16400点左右。

1341468070643273


  第二阶段:进入2月以来,市场开始呈现波浪形运动。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3月中旬。
  第三阶段: 3月中旬后,随着房地产放松无望,价格再次下滑。4月以来,欧元区危机再起,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显著下降,中国经济刺激遭遇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全球资本再度回流美国,沪铅指数震荡下滑。不过,3月底宏观调控预期,致使行情有一波温和反弹。其中,5月份下滑势头较为明显。而5月中旬有一次降准,6月中旬也有一次降息,并未带动经济回升。
  我们看到,沪铅指数和伦铅走势高度吻合,在内盘流动性不强的情况下,说明内盘受外盘带动较强。行情往往是受隔夜外盘影响,内盘开市后的价格就大致决定了一天的行情方向。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分析
  一、中国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直接关系锌价走势,以及现货面和产业链对锌的开采、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判断。此外,中国也为世界贡献了三分之一的锌消费量和四分之一的产量。2012年上半年,锌价走势基本随宏观环境变化起舞。因此,研究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对于锌的阶段性行情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我们所介绍的,由于宏观经济下滑过于严重,沪锌1210价格已经跌破15000元/吨的成本线,目前暂未看出有较强的势头。6月汇丰PMI出现了进一步下降,初值仅为48.1,创下7个月以来的新低,其中出口订单不容乐观,显示5月出口强劲回升仅仅为昙花一现。
  整个上半年,宏观经济走势普遍偏弱,而5、6月更是出现了大面积的下滑势头。去年12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基建投资紧缩,但1、2月PMI持续下降,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因此,3月中旬基建建设开始陆续开工,5月更是加大了信贷扶植;同时,2月18日和5月18日两次宣布降准,一共1个基点,共释放8000亿左右资金。而6月8日开始降息0.25个基点。这些都显示,货币政策正在走向宽松,客观上有利于企业获得资金。
  事前没有料到的情况是,宏观经济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即在银行业放贷能力充足的情况下,企业没有借贷意愿,导致整个货币政策失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出于多个方面,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订单下滑、下游市场严重积压等原因。但最为重要的是,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下跌导致抵押品价格下跌,从而致使企业的借贷能力急剧下降。
  另外,自4月以来,尤其是5、6月,房地产销量出现了较强的回升势头。另外,自6月开始,大型房地产企业重新开始大规模拿地,同时地方政府积极供应土地,以及通过改变公积金政策和首套房贷款利率鼓励刚需入市。这是在国家房地产调控总体方针不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由于土地财政收入剧减以及自由资本金大幅度下降,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其中的关窍是,地方政府鼓励更多的“刚需”进入市场后,受益的房地产企业必须购地的方式回报当地政府。以上动作,中央各部委均采取了默许的态度。这样,地方政府既充足了财政也补足了资本金,没有资本金的杠杆作用,地方融资平台就无法进一步扩张,银行的信贷需求也就减少;而中央前期投入的财政刺激由于没有货币乘数的放大,无法起到拉动作用。这也说明了为何5、6月份在财政和信贷刺激的作用下,PMI继续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预计,下半年中,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放松,将会出现二次甚至三次的准备金利率下调,但这仅仅是辅助作用;经济能否回稳,真正的推力在于中央的财政刺激以及在房地产松动的形式下,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能否发力,以此推动地方基建建设。
  可以看到,如果资产价格在未来几个月得以稳定、地方融资平台有一定资本金、整个经济就可以在下滑的基础上企稳;反之,仅依靠中央的基建投资无法使国民经济反弹。我们在判断锌价的时候,可以将之作为一个关键的参考变量。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