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签订“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责任状
2012年07月04日 9:48 4107次浏览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白跃华
通辽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全国蒙古族人口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做好环保工作,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通辽市环保局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的理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积极探索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同融合的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今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对于环保工作来说,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坚持环保为民,促进绿色发展的关键之年。通辽市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紧扣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促增收工作主线,力争在推进治污减排、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环境监管、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环保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通辽市环保事业新跨越。
发展7个百亿元工业园区
污染减排是保护绿色家园、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1年,通辽市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十一五”末GDP突破千亿的基础上完成了1449亿元,增长14.6%,保持全区前列的位次;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污染物新增量较大,减排压力明显加大。为了全面推进污染减排,通辽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与各旗县(市、区)政府签定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明确政府减排责任。
2012年,通辽市的减排任务是:与2011年相比,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减少2%,氨氮排放量减少1.5%,氮氧化物排放量零增长。
为确保完成减排任务,通辽市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对20吨位以上的燃煤锅炉进行脱硫设施更新改造;督促水泥行业低氮燃烧、烟气脱硝技术的运用;加强工业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对重点污染企业强制推行清洁生产。
科学运用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倒逼机制,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审批和环保验收管理,是环保工作服务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2011年,通辽市环保系统认真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调控制度,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评审批、环保竣工验收管理,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全年完成建设项目环评审查审批122个,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2012年,通辽市进一步强化管理职能、服务推动经济发展。
开展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倒逼产业布局调整优化。随着通辽市“双百亿工程”扎实推进,超百亿元工业园区发展到了7个。今年,市政府确定集中力量推进自主创新与承接产业转移园区、综合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完成两个园区总体规划和部分专业园区详细规划。
从严从紧把好环境准入关,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严把新建项目环评关,服务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通过环评规划引领、引导建设项目科学选址、合理布局,从决策源头上防范环境污染,有效避免企业因选址不当造成“先天不足”。
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指导和推进资源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为打造煤电铝、玉米化工、煤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培育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提供良好环保服务。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无排污口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有了更多的期盼和更高的要求。改善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不损害健康的环境质量是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环境保护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治理环境污染、提升环境质量、保障改善民生工作。先后制订和实施了《全市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有力指导和推进了以治污减排为主线的环保工作。
不断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截至2011年底,通辽市累计投资8.2亿元,共建成9个城镇和3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总处理能力达38.9万吨/日,污水处理厂覆盖率达100%。
强化地下水保护,完成了全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编制。水源保护区总面积达61.19平方公里,总供水量达3378.8万吨/年。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科技监测和监督检查,保证了在通辽市102眼集中饮用水水源井周围、一级保护区内无排污口。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达到了控制目标。
实施电厂脱硫设施改造,强化玉米发酵行业异味污染治理,加快推进集中供暖、减少原煤散烧、清洁能源替代、机动车尾气排放环保定检等一系列强力措施,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2011年,通辽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34天,同比增加9天。
加强区域环境噪声监控能力,确定3家企业为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将涉铅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成了一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首家机动车尾气环保定期检测机构投入了运营。
2012年,市政府与各旗县(市、区)政府签订了“十二五”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责任状,分解落实了防治和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同时,强力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新、改、扩建项目,重金属削减任务完成30%以上,未完成年度考核任务的地区不予审批和验收涉重项目。
开展农村环保百村率先创优活动
通辽市沙化土地面积为4086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7%,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影响通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
多年来,通辽市以生物多样性丰富区、重要水源涵养地、河流源头区为重点,加大了自然保护区和封禁保护区建设力度,制订了《通辽市自然保护区中长期发展规划》,使90%的特有物种基因资源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共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3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生态示范区面积35349平方公里。
大力实施收缩转移战略。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投入资金11亿元,生态保护和治理规模达1000万亩。搬迁转移生态重要和生态脆弱地区嘎查村11个。启动实施科尔沁沙地专项治理工程,积极推进退牧还草二期、碳汇造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年均防沙治沙300万亩,使科尔沁沙地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良性逆转。
2011年,以“农村环保百村率先创优”活动为载体,通辽市进一步推进农村环保工作。争取国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2个,获国家“以奖促治”农村环保专项资金910万元,“以创代补”农村生态创建奖励资金50万元。扎鲁特旗鲁北镇、科尔沁区丰田镇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生态村。
2012年,通辽市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启动实施《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规划》。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严格执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制度。坚持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并重,加快推进收缩转移战略,扎实推进风沙源治理、生态移民等工程建设,突出发展生态经济林、沙地瓜果、沙料建材等产业,实现生态与增收并举、美丽与发展双赢,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企业安装74套在线监测设备
近年来,通辽市不断强化环保能力建设,各旗县(市、区)环保机构相继成立,并被列入了政府组成部门。全市有8个旗县(市、区)成立了独立的环境监测机构,形成了以市环境监测站为中心,旗县环境监测站为基础的全市环境监测网络。全市共有31家企业安装了74套在线监测设备,实现了对26家企业60个排污口的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12家企业视频监控、4家电厂8台机组的工况在线监控。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及装备建设,提高了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监测能力。
环境执法监管,是环保部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防范环境安全的“铜臂铁腕”,严格的环境监管能够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为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2011年,按照环保“六项禁令”和“六个不准”的要求,加强依法行政、推进了“阳光执法”。持续开展各项环保专项行动,不断加强了重金属污染企业治理、矿山尾矿库、重点排污企业及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采取经常性监察和突击性检查等方式,排查排污企业400余家(次),查处各类环境问题11起、环境违法案件4件。各旗县(市、区)均开通了“12369”环保举报热线,共受理举报案件近1500件,办结率达100%。
2012年,通辽市进一步完善防范环境风险和应急管理机制,着力提高环境应急管理能力,保障群众环境安全。妥善解决环境信访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继续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行为,集中力量解决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等关系民生、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作者系通辽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