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从这里走来

——来自中国第一大金矿的发展纪实报道

2009年09月04日 12:38 886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贵金属   作者:


                                                     筑 基·世纪构宏图
        1999年,这是一个别具深意的年份。从这一年开始,紫金山完全具备了国际法上的四个要件:自己的矿区、自己的职工队伍、自己的管理机构和自己的生产业绩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在此基础上,陈景河他们开始放开拳脚在紫金山指点山川、任意挥洒。
       紫金山早期的开采方式,采取的是被形象地称为“掏鸡蛋黄吃”的洞采方式。这种方式明显的缺憾是矿石采选量少,影响了了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陈景河显然也充分意识到了紫金山要做大,要提高规模和生产能力,就应该改变采矿方式,由洞采改为露采。
       但是在国内矿山开发领域,由露天转到地下的不少,由地下转到露天的却不多见。而对于紫金来说,一旦由洞采转为露天开采,则意味着前两次技改的成果将成为历史遗迹。
       紫金人总是这样出人意料:1999年11月,仿佛是带着某种召唤,伴随着一串惊雷般的巨响,古老的紫金山从沉梦中惊醒——这场被称为大揭顶的千吨级大爆破,削平了紫金山整个山头, “金猴子”终于冲破“五行山”的笼牢,蹦了出来,紫金也从此拉开了第三期技改和大发展的序幕。
       这一年,紫金山金矿的黄金产量、采选规模均独占全国黄金矿山的鳌头,公司也被列入了国家经贸委黄金管理局重点扶持的十大黄金集团,被核定为大型高新技术企业。
       在新世纪的曙光即将在共和国的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刻,紫金山开始这次技术改革,其意义不言自明:他们将要用一种全新的姿态,来迈进新的世纪,延续梦想,创造未来。
       这是一次迎接新世纪的检阅,更是一份庄严的承诺。新生的紫金将踏着世纪千年的钟声,走向新时期的历史舞台。
       紧接着的是第四期技术改造,这次技改完成之后,紫金山矿山规模将扩大到3万吨/日,一个年处理矿(岩)石超千万吨的世界级大矿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
       回顾紫金山跨越式发展的神奇历程,现任的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陈家洪说:“紫金山的成功一靠技术进步,二靠管理,它们围着一个中心转,这个中心就是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本色不变!”
        还是在紫金山搞地质调查的时候,地质队员出身的陈景河带着地质小组,自己背标本,炎热的夏天,几个人只有一小盆水,渴了,喝几口自己从山下背上来的凉白开水;饿了,就着咸菜啃几口干粮;靠着这种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陈景河等创业者硬是用自己的双脚,一寸一寸地踏遍了紫金山的每一寸土地……
       矿山开发之初,由于经费十分短缺,创业者们就住在油毛毡工棚,矿山只有几部低价购买的二手车,建设项目自己设计和组织施工,出差吃方便面,不住宾馆住旅社,一分钱变成两分钱花……,
       艰苦创业的事例不胜枚举,十几年过去了,这个艰苦朴素的传统一年一年传承下来,融入到紫金山金铜矿的方方面面的管理,渗透到工作中的细枝末节,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力和巨大的凝聚力。
       现在的紫金山金铜矿,依然是为集团公司贡献利润的“第一大户”,但是,它的财务管理却抠得更紧了,这可以从招待费用中看出来。财务数字表明,紫金山金铜矿近两年的全年业务招待费仅为50万元。
       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陈家洪说:“节约是我们多年养成的本领,我们还可以在节约的问题上做大文章。金铜矿正在全面深入开展‘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的活动,这个活动将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
       艰苦中孕育的感情是难忘的,在这种经历中也形成了以“艰苦创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廉洁自律”为内涵的“老板意识”,这种精神表现为以市场观念为核心的对企业发展的高度责任心、使命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早在开发紫金山时,陈景河就在紫金的管理层中倡导这种“老板意识”,强调必须“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家里的事来办。”初步形成了一种以企业经营管理者为先导,员工积极参与的以企业为家的主人翁精神。
       解决好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在企业中的定位,事关企业活力。
       2000年,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劳动及人事制度改革议案,企业出资100多万元一次性买断290名全民所有制职工工龄,铁工资、铁交椅、铁饭碗砸破了。公司上至总经理,下至员工一律实行全员合同制、聘用制,形成了竞争上岗、择优录取、定期考核,工资奖金与岗位责任、工作成果挂钩,奖勤罚懒、奖能罚庸,形成了充满生机活力的内部劳动力和人才市场机制。
      与此同时,他们还按市场规律办事,推行社会化协作,市场化运作,不搞小而全、大而全,甚至连基建采矿全部外包。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将已经基本成型的管理创新成果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一个质的发展和进步。据测算,采矿剥离1000万立方米,仅设备投资就需要2亿元,还要配置500名技术工人。采用招标给专业施工队伍后,承包方人员带装备进入施工现场,既节省企业大笔投资,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