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烧出一级致癌物 国外学者告诫中国人勿推广
2009年09月02日 10:40 17647次浏览 来源: CCTV 分类: 节能减排
北京市海淀区中海枫涟小区的居民告诉记者,六里屯垃圾处理厂的问题由来已久。在他们看来,始建于1995年的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原本就存在选址不当、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而周边居民最难忍受的,就是填埋场散发出的恶臭。
北京市海淀区中海枫涟小区居民黄继勇:“晚上睡觉,两点多钟就经常被呛醒,然后一关上窗户之后,满屋子弥漫着臭味出不去。”
让居民担心的还有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由于六里屯与北京中心城区距离较远,市政供水管网尚未通达,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都依靠各个小区的自备井,而这些自备井抽取的都是地下水。饮用水安全问题成为六里屯居民的又一块心病。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周围地下水都做了检测,检测到马连洼土井,上地这么远的位置,地下水的土井都做了,地下水监测井都做了监测了,都发现地下水已经污染了。”
赵勇告诉记者,尽管忍受着恶臭的侵扰,但他和六里屯居民心中一直还有个希望,那就是垃圾填埋场总会有填满封场的那一天。然而在2005年年底,当得他们知海淀区将在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南侧再建一座垃圾焚烧厂的消息时,希望变成了更大的担忧。
赵勇:“因为臭味只是让我们,它来的时候让我们睡不着觉,但是二恶英这东西无色无味,而且会让人致癌,危害比较大,所以相比而言,如果说让我们必须选择,在闻臭味和闻二恶英之间选一个选择的话,那我会选择闻臭味。”
与赵勇一样反对垃圾焚烧的,还有北京市高安屯地区的居民赵蕾。赵蕾所在的北京市朝阳区柏林爱乐小区,距离朝阳区高安屯垃圾处理场的直线距离仅有3000米。她告诉记者,这个地方不仅有六里屯居民所熟悉的垃圾填埋场的恶臭,还有北京市已建成的第一个垃圾焚烧项目——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
记者:“你进去过这个垃圾焚烧厂看过吗?”
赵蕾:“没有进到焚烧厂里头去。”
记者:“进不去还是?”
赵蕾:“进不去,我们不知情,所以越是不知道的东西,越是对它有一种恐惧感,然后不安,就是感觉非常不安,我们一直没有看到所有的关于二恶英的监测报告,包括重金属监测报告,是没有人给我们出具,所以大家很不安。”
而垃圾焚烧厂周边居民的这种担心,在北京市政管委高级工程师王维平看来,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事情。
王维平:“我们的填埋厂,他没按操作规程做,比如超负荷运行,他设计能力每天进1200吨,可是他每天进3000吨,萝卜快了不洗泥,咱们说这话所以他就忽略了这种标准化的操作运行的过程,造成了污染,造成了扰民这种事情是有的,所以群众的这种担心是应该理解的。”
王维平告诉记者,目前北京的16座垃圾填埋场,总处理能力为每天1.03万吨,而现在北京的垃圾日产量为1.84万吨,处理能力的缺口每天高达8000吨。更为严峻的问题是,这16座垃圾场离填满封场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王维平:“就是在未来的4年都要填满,那么填满了就面临着4年以后这个垃圾无处可去了这样一个严峻形势。”
处理能力的严重不足,让城市的管理者不得不为垃圾寻找新的出路,而垃圾焚烧成为他们的首选。在《北京市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到2012年全市垃圾焚烧比例达20%,2015年达到40%。未来6年,北京市将投资100亿元,新建改建垃圾处理设施40余座,其中阿苏卫焚烧厂、北天堂焚烧厂、梁家务焚烧厂、南宫焚烧厂均在计划建设之列。
图片03:中国环境和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是垃圾焚烧“反对派”的代表人物,在赵章元看来,正是因为存在二恶英污染风险和投资运行成本过高这两大弊端,垃圾焚烧在经历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高潮之后,目前在国外已经成为了一种“夕阳产业”。
然而,垃圾焚烧厂的建设规划还是引来了专家学者和周边居民坚决反对,这当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中国环科院的环境学专家赵章元。
赵章元:“我为什么还是要反对做焚烧呢?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二恶英这个污染物它是难降解污染物,它即使你排放量很微弱,但是它微量的排放对人身体还是有害。”
2007年2月,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的居民代表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要求停建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但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兴建垃圾焚烧项目的热潮也在逐渐升温。截止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均已建成垃圾焚烧厂。江苏省已建成和在建垃圾焚烧项目15个,浙江省共建成和在建近30个,广东省近20个。此外,辽宁、山东、福建、海南等15个省区均已建成或拟建设垃圾焚烧厂。
“我们全国的垃圾焚烧炉,很可能像雨后春笋一样大量出现。”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