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增长难题 山寨作坊曝拆解难题

2012年05月31日 10:48 778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山寨作坊曝拆解难题
  事实上,自2009年实施的家电以旧换新尽管以刺激消费为主要目的,但最高400元的补贴大大调动了消费者的积极性,使正规家电回收拆解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进而推动了家电销售、回收、拆解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链条的初步形成。
  据商务部公布的数字,家电以旧换新从2009年开始到结束,共销售8130万台,这也意味着有同样数量的废旧家电被送到正规拆解企业。两年多来,回收利用废家电中的钢铁、有色金属97万吨。符合环保要求的拆解企业已经达到了102家。
  随着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结束,正规企业重回艰难回收状态,再度面临“吃不饱”的发展困境。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正规企业回收处理电子垃圾的成本高昂,很难竞争过用简单粗放方式提炼的地下加工厂。在正规回收拆解渠道不畅的情况下,遍布城市乡村的非法回收拆解小作坊成为电子垃圾的主要归宿,而这里面存在诸多的灰色利益,使得电子垃圾的回收难以得到妥善处理,成为环境污染中不可回避的一大现象。
  一方面,一些电子垃圾经过简单改装后流入旧货市场,或者低价卖到农村等地区。这些二手家电没有正规的质量保障和售后服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电子垃圾多以作坊式的手工拆解、露天焚烧、强酸浸泡等原始落后、重污染的处置方式为主,对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回收体制建立要考虑便民
  国内正规的电子垃圾回收渠道不畅、不被消费者所接受,为“黑作坊”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造成了电子回收行业中“正规军”斗不过“游击队”的现状。业内专家指出,电子垃圾回收的关键是回收,尤其是要建议起便民回收体系,至少要具备以下两点:一是免费电话服务;二是上门回收,让老百姓能方便地处理电子垃圾。例如,国家2009年实行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不失为一种好的回收渠道,如使其常态化并加以完善,可以逐渐堵住电子垃圾流向非法地下加工厂的途径。
  缺乏有效监管和制度保障,回收体系不健全,企业与消费者缺乏环保意识等是造成目前我国电子垃圾的泛滥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电子垃圾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提高企业、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并加大对非法者处罚力度等。
  其实,用好电子垃圾除蕴含经济价值外,更具有环保属性,需要政策护航规范行业发展。从监管方面看,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业界预计,与其配套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将在近期公布。如何协调各部门职能,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斩断黑色经济链条,对电子垃圾入境形成有效监管成为考验。从扶持政策看,由于电子产品拆解要求较高的技术和成本,这需要政府在税收、技术等方面进行扶持。而将“以旧换新”这类便民举措制度化,建立有效和规范回收体系则是治本之策。
  此外,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需要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减少企业对有害有毒物质的使用,另一方面,督促制造商、销售商等建立产品回收体系。例如,日本主要手机通讯运营商、手机制造商就组成了“手机回收网”。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