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环保账本的尴尬
2012年04月16日 8:41 8913次浏览 来源: 华夏时报 分类: 稀土
政府补缺口?
“赣州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仅仅只是沧海一粟。”苏波这样感慨。380亿的环境治理费或许也只是撕开中国稀土天价污染治理费用中的一个口子,而对于赣州来说,380亿似乎也不是最终的账单。
在采访中,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会长王彩凤告诉记者,此前公布的赣州380亿元的污染治理费用也仅限于对赣州地区矿山的治理,并不包括当地分离企业的污染治理费用。
实际上,赣州稀土分离企业的数量也远远多过采矿企业,据了解,在赣州大大小小的稀土分离企业达到上百家,已被官方认可的稀土分离企业就有16家,并且这些分离厂的规模年产量都在千吨以上。
另一方面,在赣州征收的稀土资源税和环境保证金,仅仅只针对合法的稀土开采企业,而真正让赣州地区“伤筋动骨”的是私挖乱采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因为一直进行偷采盗采的个人或企业在避开环保审核的同时,也同样避开了稀土资源税和环境保证金的征收。
不过,从合法的采矿企业来看,全年所上交的稀土资源税总额也只不过3亿多元,即使加上近几年来所有矿山企业的环境保证金4.17亿元,也只不过是7亿多元,而去年赣州市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只不过180亿元,这都与巨额的“环保欠账”相差太远。
对此,记者联系了赣州市主抓稀土工作的工信委,但在几方部门的相互推脱下,始终未得出结论,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当地环保局等多个部门,但同样吃了“闭门羹”。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会长王彩凤表示,对于合法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应该由相关企业自己承担,而此前偷采盗采所造成的污染应该由当地政府承担,此外国家也会给予一定的资助。
对于目前赣州高额的“环保欠费”,王彩凤告诉记者:“现在协会还不完全明确380亿的来历,协会近期将会去赣州考察,等考察完毕,会作出详细解释。”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