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铝制易拉罐发展现状
2012年04月11日 15:54 859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有色小常识
铝制易拉罐
金属啤酒饮料包装罐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就已经开始生产啤酒金属罐了,这种三片罐是用马口铁皮制作的,罐体上部呈圆锥状,最上面是冕状罐盖。其大体外形与玻璃瓶相差不太大,所以最初也是用玻璃瓶灌装线灌装的,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有了专用灌装线。罐盖在50年代中期演变成平面形状,上世纪60年代又改进为铝制环形盖。
铝制饮料罐最早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上世纪60年代初期二片DWI罐正式问世。铝制易拉罐发展非常迅速,到本世纪末每年的消费量已有1800多亿只,在世界金属罐总量(约4000亿只)上是数量最大的一类。用于制造铝罐的铝材消费量同样快速增长,1963年还近于零,1997年已达360万吨,相当于全球各种铝材总用量的15%。
美国是世界铝饮料罐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美国铝罐使用数量1984年超过620亿只,1987年超过700亿只,1988年超过800亿只,1990年超过900亿只,1994年超过1000亿只。美国铝易拉罐主要用于包装饮料,如1992年饮料铝罐量为928亿只,占当年饮料罐总量957亿只的97%,铁皮罐仅为29亿只、占3%。2001年美国啤酒和软饮料铝罐用量为近1000亿只,其中软饮料罐640亿只,啤酒罐330亿只。日本铝罐的产量已经连续多年增长,从1985年的30亿只分别增加到1987年的55亿只、1989年的81亿只、1991年的102亿只、1993年的118亿只、1995年的159亿只和1997年的166亿只,铝罐的大部分是啤酒罐,如1997年为95亿只、占57%,碳酸饮料罐有35亿只、占21%,其他饮料罐30亿只、占18%。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饮料罐市场一直呈现稳定增长之势。1990年,欧洲饮料罐消费量第一次超过200亿只,1993年达250亿只,1995年突破300亿只。1996年下降了2%,由上年的322亿只减为316亿只。1997年,欧洲饮料罐市场重又恢复了平稳增长,年增幅为5%,总消费量上升到335亿只,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清凉饮料罐185亿只、比上年增长5.1%,啤酒罐150亿只、比上年增长7%。欧洲饮料罐中铁皮罐和铝罐各约占一半。中南美洲的铝罐消费量也比较大,每年近200亿只。亚洲(日本除外)的铝罐年消费量也不下200亿只。中国铝易拉罐消费量现在每年有80多亿只。
数十年来,铝易拉罐的制造技术在不断改进。铝罐重量已经大为减少,上世纪60年代初期,每千只铝罐(包括罐身和罐盖)的重量达55镑(约合25千克),上世纪70年代中期降至44.8镑(25千克),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又减到33镑(15千克),现已减为30镑以下,比40年前减少了近一半。1975年~1995年的20年间,1磅铝材制作的铝罐(容量为12盎司)的数量增加了35%。另据美国ALCOA公司的统计,每千只铝罐罐身所需要的铝材由1988年的25.8磅减少到1998年的22.5磅和2000年再减为22.3磅。美国制罐企业封缝机械和其他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所以美国铝罐的铝材厚度已经明显下降,由1984年的0.343毫米减为1992年的0.285毫米和1998年的0.259毫米。
铝易拉罐盖轻量化进展也很明显。罐盖铝材的厚度由上世纪60年代初的0.39毫米下降到上世纪70年代的0.36毫米,1980年降到0.28毫米~0.30毫米,80年代中期降到0.24毫米。罐盖直径也有所缩小。罐盖重量不断减少,1974年千只铝易拉罐的重量为13磅,1980年减为12磅,1984年减为11磅,1986年减为10磅,1990年和1992年分别减为9磅和8磅,2002年减至6.6磅。制罐速度大幅度提高,由上世纪70年代的650~1000cpm(只/每分钟)分别提高到80年代的1000~1750cpm和现在的2000cpm以上。
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对用过之后的废旧金属罐的回收和利用都很重视,金属罐的回收再利用率也不断增高。比如美国铝罐的回收再利用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超过50%,1990年为63.6%,1994年提高为65.4%,1997年达66.5%,1999年降为62.5%,2000年为62.1%。日本铝罐的回收再利用率由1990年的43%分别提高到1993年的58%、1996年的70%、1999年的79%和2001年的83%。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