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有色改制困局:地勘单位定性存争议
2012年04月05日 10:11 1612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地矿建设
3月26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就推进改革工作到华东有色地勘局(下简称华东有色)实地调研。
华东有色是全国第一家主动提出改制的国有地勘单位,在2011年10月获国土资源部批准成为全国地勘行业企业化改革试点单位后,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对华东有色的改革工作,汪民表示,国土资源部将全力支持并跟踪指导好华东有色地勘局的改革,加强与江苏省政府的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部省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华东有色地勘局整体转企改制工作。
目前,全国逾两千家地勘单位正处于改革的岔路口。地勘行业改革自上世纪80年代启动以来经历一波三折,“地勘单位究竟应该定性为行政类、公益类还是生产经营类企业是改革矛盾的核心问题。”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特邀咨询委员李裕伟告诉记者。
而据记者所作的一些调查,对于改革,全国地勘单位都认为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但大多数对于如何改革仍处在观望状态,部分走在前面的地勘单位主要是在地方政府推动下被动改革。改革意愿的缺乏,原因在于在走向企业化的道路上,央企对矿山资源的垄断、地方政府对矿权的垄断和资金的压力是不可逾越的三座大山。
先行者不易
“对于改革,我们是有鸿鹄之志的。”华东有色地勘局局长邵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东有色地勘局的企业化改革,正是在邵毅接任局长后开始启动的。
2007年,华东有色地勘局启动以“事企分离”为基础的“两分离”改革。然而,直到2010年国土部将事业单位勘查资质全部转入企业,华东有色地勘局的企业化运行才步入比较稳定的常态。除了少量的事业费主要用于民生改善、科研与设备购置外,所有经营性单位均与事业费断奶。
华东有色地勘局局长邵毅告诉记者,大部分地勘单位对于改革有所迟疑,其原因是可能不愿失去国家每年对地勘单位几亿元的财政补贴。因为,资金是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中最关键的问题。地质勘查作为一个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行业,对资金的需求比其他行业更大。“另外,地质勘查单位最大的问题是长期作为一个打工者的角色,而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向矿业领域开拓。”邵毅认为。
他告诉记者,进入矿业领域最大的困难在于政府经营矿权。世界上所有国家对探矿权的发放都遵循“谁先申请谁先获得原则”,只有中国采取“招拍挂”原则,这导致有技术的地勘单位无法进入行业,而没有技术的个体户却可以花钱进入,再让地勘单位为其打工。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特邀咨询委员李裕伟也告诉记者,地勘单位进入矿产领域的困难还在于,目前对于矿产资源整合的思路是以央企为主导,导致矿产资源向央企集中,而地方政府又手握当地矿权。地勘单位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显得非常弱小,属于被整合的对象。而华东有色在国内发展时也确实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其在福建和甘肃的发展收到央企的挤压。目前,旗下子公司金东矿业A股上市计划也搁浅。
“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向海外发展。”李裕伟认为。为此,华东有色地勘局在澳大利亚收购上市矿企,在英国成立合资公司并在伦敦证交所AIM板IPO,打造了两个海外融资平台。在海外矿业开发方面,华东有色地勘局如今在纳米比亚已经获得了27个矿权,已探明的铁矿储量达到20亿吨。除此之外,2011年10月,华东有色地勘局成立了地勘单位首支矿产资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资金10亿。到目前为止,该基金已经选定了10几个矿业项目。今年,华东有色地勘局正在香港筹备一只规模为30亿美元的境外美元基金。正是在这些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华东有色地勘局才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主动提出改革的地勘单位。
目前,华东有色所有员工全部按要求签订了聘用合同,收入全部按企业化要求来进行分配。除了9个只从事服务管理的地质队基地仍按事业单位进行事业模式管理外,包括三大企业集团,数十个勘查、矿业企业以及境外的2个绝对控股、1个参股的上市公司和17个非公众公司,全部按市场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大部分地勘单位对改革缺乏动力
根据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有资质的地勘单位约2100家,拥有在职职工员工60多万。这一庞大体系的改革也经历了一波三折。
地勘行业改革始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在提出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
要求的同时,要求地勘单位在属地化管理中并入企业集团或改制为企业。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继续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了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再次提出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推进国有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要求地勘单位由企业化管理转型为企业化经营。
2010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地勘单位以局为单位做好结构调整,积极探索收入分配制度、人事制度、产权制度、法人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至此,地勘单位的改革都向着企业化推进。但是,地勘单位的企业化进程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然而,转折点出现在2011年中央5号文件出台,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该文件提出对行政类、公益类、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要求,又把生产经营类单位转企改制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
“这一文件出台后,地勘单位的改革戛然而止,所有地勘局都停下来观望,等待分类结果。”李裕伟告诉记者。而主要矛盾集中在地勘单位应该划分为公益类还是生产经营类企业。如果被划分为公益类,则可以继续享受国家补贴。而如果被划分为生产经营类,则意味着将要自负盈亏。而这也同时意味着,一旦地勘单位被定性为公益类单位,对于之前进行企业化改革的地勘局就意味着倒退。
对此,邵毅认为地勘单位除了少数划入公益类外,其余都应该被划入生产经营类。从3月26日汪民对华东有色地勘局改革成果的肯定的有关报道来看,企业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