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起的“镉污染” 东方莱茵河污染反思
2012年03月29日 17:40 9256次浏览 来源: 时代周报 分类: 铅锌资讯
湘江不能承受之重
2011年,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谢立举行发布会向媒体表示,湖南省支柱产业有色金属产业,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前列。2010年,湖南省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49.3万吨,居全国第三位,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67亿元,居全国第六位。
迅猛发展的背后,“有色金属之乡”湖南也面临着环境污染重等问题。谢立指出,铅、镉在湖南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中所占比重分别为80%、90%,致使一些河流、土壤存在环境安全隐患,并引发群体性环境污染事件。
其中,被誉为湖南“母亲河”的湘江,曾被人们称为东方莱茵河,承载了大部分的污染。据公开资料显示,湘江流域的八个市,集中了湖南省6成人口和7成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沿岸工业的开发,大量工业污水直排入江,导致湘江成为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提到的重金属多半是以环境污染领域的定义为准。对生物有明显毒性的金属或类金属元素即视为重金属,汞、镉、铅、铬、锌、铜、钴、镍、锡、砷等。一旦人体摄入摄入过量重金属,不仅会引发胃病、恶心、呕吐、腹泻等,还将导致血液、肺、肾、脑、胰腺以及骨骼等综合性疾病。此外,它还可能使得人类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直至死亡。对于儿童以及未出生的婴儿,伤害犹大。
1966年,湘江检测出铬、铅、锰、锌、砷等重金属;1978年,湘江已成国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根据湖南省环保局1981-2000年湘江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湘江总体水质在自上世纪90年代就呈现恶化趋势,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工业污染中重金属污染明显,株洲、湘潭和长沙河段污染最为严重。
2000年之后,湘江污染呈现新的特征。资料显示,“十五”规划以来,湖南的汞、镉、铬、铅排放量位居全国首位;砷名列甘肃之后居第二位。在“长株潭”城市群中,以万元产值排水量为例,湘潭、株洲2个城市的万元产值排水量位列全国113个重点城市前5位,仅低于四川泸州、广西南宁。
作为湖南的母亲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所带来的后果正在恶化。有媒体作过报道,湘江流域局部的正常供水被打断,流域内400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因重金属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的事故时有发生;鱼类大幅减少,数以千亩计的农田不能耕种,有相当地域的鱼类、粮食、蔬菜不能食用。
2006年初,湖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曾专门对湘江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过调研。结论是,凡湘江河段靠近重要厂矿的区域,重金属污染都很严重。到2005年,仅工矿业排入湘江的废水就达4.57亿吨,已经达到湘江承受的极限。虽然汞的排放有所下降,但随着镉、砷的排放上升,工业废水中所含的重金属总量,仍然连年居高不下。
仅2006年,湖南省大小环境污染事故就有145起,其中较大以上的污染事故达17起。2009年,数千名村民上街游行,抗议当地一家化工厂超标排放污染物质,造成5名村民死亡,数百名村民镉超标。这是当年中国环境污染的标志性事件。
“湘江所受的重金属污染,已到了非治不可、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实地调研和听取汇报之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曾如此表态。2011年3月底,国务院近期已批准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个获国务院批准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随着一系列针对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动作的展开,有关湘江重金属污染问题又到了一个临界点。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