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四达IPO被否 镍镉电池将被淘汰

2012年03月12日 16:6 252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九州平台

  3月7日,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四达”)IPO被否,民生证券相关保代回应理财周报称:“还在总结原因”。
  海四达主营产品是镍电池,但这类电池面临被淘汰,试图转型扩产锂离子电池的海四达,准备募投2亿,将锂离子电池的产能扩大为现有的4倍。
  然而,海四达的主要客户是电动工具厂商,比亚迪高层人士受访表示:“锂电池企业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市场、客户三个层面差异很大。应用上,目前仍以手机、电脑为主。”电动工具电池的市场容量小,整个锂电池行业阶段性过剩,海四达转型之路“谈何容易”。
  海四达本次IPO的保代是来自民生证券的余银华、刘晓山,其中余是2010年9月从华泰证券跳槽过来,而刘是2011年11月从首创证券跳至民生。

  镍镉电池将被淘汰
  招股书披露,海四达一直从事二次化学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镉镍、氢镍、锂离子等小型二次电池,主要客户为电动工具厂商。
  从产品结构来看,毫无疑问,海四达的主要收入来源于镍镉电池。2009年、2010年、2011年,其镍镉电池销售收入分别为10931.42万元、17513.81万元、18379.41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53.07%、60.65%、52.50%。
  然而,由于废弃镉镍电池对环境污染严重,该系列的电池将逐渐被性能更好的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所取代。
  上海某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镍镉电池在民用领域肯定会被淘汰,可能在2013年底甚至2012年底就会退出市场,不管是在电子信息还是电动工具应用领域。”他接着解释,“除非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镉镍电池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仍然具有优势。”
  海四达的前五大客户,上海普泰、Stanley Black&Decker,Inc、无锡新菊、南京德朔和深圳格兰博基本都是电动工具厂商,2009年、2010年、2011年,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3.70%、45.67%、47.31%,国防领域的客户少之又少。
  镍镉电池被替代的趋势不可逆转,因此海四达自2008年就开始批量生产动力锂离子电池,2011年产能达到900万Ah。此次拟募资22581万元,准备投向“年产3700万Ah锂离子电池及管理系统技改项目。”

  转型之难
  从原来的镍电池厂商,试图转型生产锂电池,上述研究员表示非常惊讶:“谈何容易啊”。
  海四达将比亚迪、科力远等国内上市公司视为竞争对手,比亚迪高层人士受访称不知道这家同行,并表示:“锂电池企业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市场、客户三个层面差异很大。应用上,目前仍以手机、电脑为主,但这块业务受三星、LG等国外企业的冲击很厉害。”
  按照海四达现有的客户群,生产的锂电池更多应用于电动工具领域。“目前看,电玩工具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比较小,虽然说具备一定的潜力,但还要很长的时间。”该研究员进一步解释,“而且锂电池技术要求高,竞争激烈,如果没有相当的积累或者从国外引进技术人才,难度是非常大的。”
  而市场需求方面,“锂电池就像光伏行业,大家都觉得好,但光伏是因为有明显的需求放量,而锂电池并没有。实际上国外掌握了主要技术,而国内产能投资阶段性过剩。”据比亚迪2011年中报称,去年欧美经济增长乏力,电动工具及电动玩具市场需求不足,上游的镍电池供应商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海四达拟将资金投向锂电池项目,未来3年年产扩张到3700万Ah,相当于现有产能900万Ah的四倍,恐怕市场难以消化。

  民生、深创投再失足
  海四达IPO被否,似与主营业务转型风险太大、募投产能市场难消化有关,保荐机构民生证券,以及签字保代为余银华、刘晓山被重重一击。
  记者致电签字保代,余银华回应称:“不清楚原因,还要等发审委通知,我们自己也在总结经验。”
  2011年至今,民生证券共承销了19单IPO,海四达是继利步瑞、珠海拓普之后,民生证券第三个被否的项目。
  据证监会网站披露,余银华是2010年9月从华泰证券转投至民生证券,保荐过雅克科技、方圆支承、利德曼、神通阀门。其中神通阀门未通过审核,利德曼也曾被撤回,后二次上会成功,与刘晓山同为签字保代。
  2008年,余银华因在神通阀门项目上未尽职审慎核查,被证监会“谈话提醒”。而刘晓山也曾因湘潭电化科技的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而被证监会处罚“3个月不受理”。
  此番被否,海四达的实际控制人沈涛、张曼尼、沈晓峰最受伤,三人直接和间接持有2869.84万股股份,占发行前总股本的43.48%,其中张曼尼为沈涛之妻、沈晓峰为沈涛之子。
  此外,还有2007年入股的深创投也投资失意。
  2007年12月,海四达第二次增资,深创投以货币资金认购,增资价格为3.68元/股,持有500万股,占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7.58%。
  入股4年有余,如今眼见收获在即却化成泡影,这是PE大佬深创投的又一次失策之举。一向稳扎稳打、退出时账面收益可观的深创投,从2011年以来也有几起失败案例,包括金冠汽车、中交通力、大连冶金。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