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包头稀土研究院致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012年02月23日 10:5 992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稀土
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上世纪80年代后,以金属钕为原料的新一代磁性材料钕铁硼问世,并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金属钕需求剧增。此前,大规模氧化物电解法生产稀土金属的生产工艺只有日本、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但因为缺乏大规模生产的关键技术,多年来只能在实验室里生产少量的金属钕。
1984年,稀土研究院在国内首创“氧化物电解法连续制取钕铁合金和金属钕工艺”,在此基础上,再次组织以张志宏为组长的攻关团队,开始艰苦进行“万安培稀土熔盐电解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的研究,1997年,这项课题被国家列为“产业前期攻关项目”。3年的时间里,攻关团队以3000安培为起点,6000安培、10000安培,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课题组采用迥异于传统电解炉整体结构的槽型结构,创造性地提出了砌筑炉体思路,打破了制约熔盐电解生产稀土金属规模扩大的“瓶颈”,完成了大型稀土熔盐电解生产金属钕成套设备以及基础理论等研究工作,并开发了电解槽数值模拟方法,2002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2002年8月,依托稀土研究院的这项专利成果组建了包头瑞鑫稀土金属材料股份公司,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依靠该工艺瑞鑫稀土公司建成我国第一条10000安培稀土熔盐电解金属钕生产示范线,具有高电效、高收率、低成本等优势,迅速成为世界多家钕铁硼生产厂家的供货商。2011年瑞鑫稀土公司生产能力达到8000吨/年,产值超过24.5亿元。
“十一五”以来,稀土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工作不断加强。荧光级氧化铕的产能由期初40吨/年,提高到目前100吨/年,并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和生产清洁化。金属钕(镨钕)等的产能由期初2000吨/年,提高到8000吨/年。完成了国防科工委“军品专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建设,钐钴磁体的产能达到30吨/年。依托该院核心技术和人力资源组建的内蒙古包钢稀土磁性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了年产1000吨高性能磁体和年产3000吨钕铁硼速凝薄带的产能。
人才培养
近年来,稀土研究院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结构更趋合理,形成了高素质人才不断聚拢的良好成长环境。“十一五”以来共培养在读博士8人,在读硕士30人,招收本科、硕士研究生共87名。目前,稀土研究院拥有职工472人,工程技术人员近30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04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1人。
稀土研究院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刘国征介绍,自己1988年来到稀土研究院,当年一起来的8个人,现在就剩下3个了。同课题组的好多人都出去了,有的已经是老总、总工了。他说,我的学生现在都已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总工程师了,年薪超过百万。
他说,曾有好多人想高薪聘请自己出去干,也曾动摇过,毕竟谁都想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发挥。但是自己坚持了下来,潜心自己的研究。现在想想坚持留在院里也没有错,院里在科研上一直都很支持,在经费紧张,甚至工资都没有保障的时候,依然还是非常支持大家的研究工作,让我这么多年来能够一直安心从事科研工作。
正是由于稀土研究院良好的环境和机制,培养出谢宏祖、张志宏、刘国征等这样一大批优秀的专家人才,使稀土研究院有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推出。仅2011年稀土研究院就推出13项研究成果,并获得5项专利授权。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