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技术驱动生活变革 稀土纳米创造神奇材料
2012年02月15日 15:10 10322次浏览 来源: 科技日报 分类: 稀土
我国大陆第一条OLED生产线
严纯华
环烷基稠油制品
空气净化设备
国计民生的改善,无不与科技紧密相关。今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有的涉及一些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有的解决了经济发展中急迫的重点难点问题,有的突破了行业中的关键共性技术。下面我们为您解读一些已经产生巨大效益的“明星”奖项。从这些已经产业化的新技术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创新驱动经济的卓越成效。
有机发光材料
点亮未来电视
几十年来,人们看着电脑和电视的显示器变得越来越先进,从球面屏幕的阴极射线管,到平面的液晶平板,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和节能。
显示产业是产值逾千亿美元的大产业,与半导体产业同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支柱产业。该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投入大、竞争激烈等特点。目前一条8代显示屏生产线价值200亿人民币。
我国第一代和第二代显示技术均依靠技术引进实现产业化。而清华大学和企业合作的OLED显像技术,为我国显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项成果取得了本届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OLED也被称为有机发光材料显示技术,具有宽视角、响应快、色彩更鲜艳、低功耗、可实现柔性显示等特点。
“我们的项目从1996年就开始了。”清华大学副校长邱勇教授介绍说,这个项目历经十余年攻关,攻克了电子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器件可靠性和大生产工艺技术等关键难题,在OLED关键材料、器件结构、工艺技术等方面完成了多项发明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的创新点很多,比如说实现了人工分子设计。”邱勇说,在研发的新材料中,电子的运输能力提高了100倍。研究人员还制造出了抗干扰、防高温和防冲击的器件。而这种高可靠的OLED显示模块也成功应用于“神七”宇航员舱外航天服,在国际上开创了先河。
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组自主设计组建的中国大陆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于2008年在江苏昆山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OLED产业的从无到有,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被媒体评价为:“显示领域第一次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自大规模投产以来,合作企业已成功开发出30余大类、300余款OLED显示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手机、消费类电子、工控仪表、医疗器械等领域。产品远销欧洲、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2011年,合作企业的中小尺寸OLED产品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没有天然的界限。”邱勇说,“我们体会到,交叉学科孕育着巨大的创新空间。”
OLED项目组还在继续开发更大尺寸产品,或许很快,我们就能买到便宜的“有机发光屏”电视。
稀土纳米研究
创造神奇材料
“中国目前是稀土大国,我们还想成为稀土强国。”北京大学教授严纯华院士说。他和同事投入多年的稀土纳米功能材料研究,其成果荣获本次自然科学二等奖。
稀土是一系列稀有金属的统称,中国是稀土的最大生产国,但在应用上以前并不领先。实际上,稀土神奇的潜力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
严纯华等科学家研究的项目,属于无机化学、稀土功能材料化学和纳米化学研究领域。他们建立了基于配位化学原理,可控制备稀土纳米功能材料的方法,并系统研究了材料的发光、催化等性质与纳米结构间的关联性及其机理。
科学家研究出的新一套的合成方法,可以控制材料微单元的形态和表面。在纳米尺度下,新的方法可以让稀土材料的纳米微结构呈现出立方体、球体、三角形柱体和六边形柱体。这样就产生出许多有趣的性质。
比如说,有一种新的稀土纳米材料可以吸收两个低能量光子,放出一个高能量光子,这样它就能够对红外线的照射做出响应了。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