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变废为宝”贵在坚持
2012年02月08日 15:1 6624次浏览 来源: 中国建设报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垃圾分类知识需家喻户晓
业内专家认为,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垃圾的分别回收、分别加工利用、分别处理等诸多环节,需要政府、公众和企业密切配合,需要全面、综合考虑,应该在制度建设、管理方法上下功夫。目前我们的管理重心是末端管理,而末端处理的压力极大。例如大量的投资,都用于购买垃圾车、垃圾桶,建垃圾处理厂等。实际上,城市垃圾逐年快速增多,最终会让我们难以应付。而加强前端管理,实现垃圾减量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据了解,日本垃圾处理是从源头就做起,他们一般把垃圾分为4大类――可燃性垃圾、不可燃性垃圾、批量印刷废纸类、瓶瓶罐罐类,甚至瓶盖和瓶子都要分别存放,并且每星期分固定的时间来回收分类好了的垃圾,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规定,比如每周有两天是回收“生垃圾”,即那些做饭后剩下的菜叶子等垃圾。有的家庭怕这些生垃圾在家里放几天会有异味,因此还会把它装好冻在冰箱里。不过,这些做法在我国也许不太现实。
在美国,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在纽约,垃圾处理被称为“垃圾管理”。只要在大街上走一趟,就可以看到马路的两旁堆放着一些黑色或深褐色的垃圾集装箱,上面写着:垃圾管理公司。
德国早在1904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至今已有100多年。通常情况下,德国每栋住宅楼都有3~4个垃圾箱,分别存放各种包装物、不可回收垃圾、纸制品以及玻璃瓶。垃圾公司根据住宅楼的住户密度,决定垃圾箱的大小,确定住户需要缴纳的垃圾处理费用。家电、电池、家具等垃圾则采取定点收集处理。德国学校的老师和父母还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
前不久,上海市多家高校进行了一次垃圾分类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8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垃圾分类方式以及生活垃圾的最终去处。另外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大部分学生仅知道“变废为宝”这一点,而对垃圾分类有助于末端无害化处理的了解非常少。对于调查问卷中罗列的最常见的生活垃圾(如废纸、废电池、废玻璃、废金属、剩菜剩饭等),仅有21%能正确归类。调查结果显示,废纸回收意识最高,大部分同学知道将废纸归属于可回收垃圾,其次为废电池,而对于废塑料、废玻璃、废橡胶3种垃圾,学生的认知程度最低。另外,仅有25%的同学能全部辨识出调查问卷中罗列的上海市垃圾分类标识(包括可回收垃圾标识、有害垃圾标识、其他垃圾标识等)的含义。有近67%的同学回答自己就读的高校未举办过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仅有19%的同学回答其获得垃圾分类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学校。这一调查结果虽不能代表所有国人,但由此可见,我国普通民众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要真正做到家家户户都自觉自愿对自己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