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变废为宝”贵在坚持
2012年02月08日 15:1 6607次浏览 来源: 中国建设报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我国普通民众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要真正做到家家户户自觉自愿对自己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生活垃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回顾历史,如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都曾遇到过垃圾围城的窘境。从世界范围看,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发达国家主要采取从源头治理,进行明确分类,从而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我国对于垃圾进行分类的做法也已经持续了10年之久,然而效果却不甚明显。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姜伟新提出2012年8项重点工作中,涵盖了“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这一内容,可见国家主管部门对于垃圾处理的重视程度。
垃圾分类贵在持之以恒
自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很多城市纷纷响应。如今,北京市在2011年新增了1200个城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府向试点小区免费发放分类垃圾桶等设施,并确保分类后的垃圾能得到分类运输、处理,真正达到垃圾分类的效果。
该市为推广垃圾分类,在城区的一些小区内向居民免费发放垃圾分类桶。记者专门走访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某小区,此小区的居委会给小区的每户人家发放了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并告诉居民,其中一个桶放在厨房,用于装厨房垃圾,另一个桶放在客厅,用于装日常生活垃圾。居民们纷纷把两个硕大的垃圾桶领回了家。那么他们是如何使用这些分类垃圾桶呢?住在一单元的赵阿姨告诉记者,“我们家本来就有6个垃圾桶,3个卧室各1个,客厅1个,厨房1个,卫生间1个,现在又发来两个,真不知往哪儿放。我们平时也很注意分类,比如饮料瓶,废旧报纸或书籍,我会定期卖给废旧回收站。但像旧电池一类的东西不知扔在哪里,还有碎的玻璃杯等也不知是否需要分类,只能一并扔在垃圾桶里了。”
上海市则实行用回收物换礼品的方法,调动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该市的居民将垃圾进行分类,投交可回收物便能换得积分,并获得自己的一本“绿色账户”。加入“绿色账户”不仅可以兑换礼品,还有希望获得上海市动物园等5大公园的门票。
深圳市充分发挥物业管理部门的主观能动性,试行绿色物业管理制度,对小区垃圾分类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标准。比如,垃圾收集分为室外容器内垃圾的收集和室内(各楼层内)垃圾收集两种方式,避免隔夜垃圾发酵。室外收集一般一日两次,分类收集,分类存放。
杭州市对垃圾分类实行实名制,让市民互相监督。在杭州市部分社区回收厨房垃圾的垃圾桶里,人们可以看到,绿色塑料袋上标明了每袋垃圾的门牌号。居民每天扔出的厨房垃圾,都会有专人蹲守验收打分,得分情况则公示在垃圾分类试点积分示意图上。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一目了然。然而,尽管如此,分好的垃圾到了垃圾站又被重新混起,这种现象在不少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都存在,这样的现实导致许多人对垃圾分类不看好。一些社区仅仅为了响应一时的号召,并不能真正持之以恒地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
一位垃圾对策专家认为,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很多地方却面临尴尬的境地,有些仅仅为了“做秀”。如在北京市一个小区的调查中,50多位受访居民都认为垃圾分类好,但当调查人员翻看该小区的近500个垃圾桶之后,发现98%的桶内垃圾没按规定弃置,废纸、剩饭、塑料袋等全都搁在一块儿,这样的垃圾分类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问题远不止于此。目前在我国,垃圾分类运输还处于尝试阶段,而大多情况是垃圾车一来,分好类的垃圾又一股脑地混着装上一辆车被拉走。即使能够分类运输,分好类的垃圾要得到无害化处理也还缺乏配套设备。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