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危局或改出口政策 延伸产业链势在必行
2012年02月06日 10:52 425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稀土
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9种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争端案,有了最终裁决。而这一裁决也将中国稀土推上了风口浪尖。
1月30日,世贸组织(WTO)上诉机构就美国、欧盟、墨西哥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争端案发布裁决报告,即中国以环境为由限制9种原材料出口的关税、配额及其他一些政策均不合理。
据了解,该案还要追溯到2009年。当时,美国、欧盟以及后来的墨西哥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对铝土、焦炭等9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其他价、量控制措施,造成世界其他国家在钢材、铝材及化工产业在出口中处于劣势地位。
对此,我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表示,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是“出于保护环境和可用尽自然资源需要”。而事实上,中国对这9种原材料实行出口限制也的确有据可依。
对于此案中国为何会败诉,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对9种原材料征收关税、出口配额的同时,并未对这些原材料在国内的生产和消费加以限制,这就造成国内外企业面临不平等的待遇,违反了WTO的公平原则,中国因此而败诉。
根据GATT1947第20条(g)款的规定,对某些可用尽的资源可采取限制开采和使用的措施。但也明确提出,“与保护可用尽自然资源有关的措施,如此类措施与限制国内生产或消费一同实施”。
苑志斌表示,我国在WTO准则的理解上与国外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不能仅凭自己的需要来取舍WTO准则,仅仅强调自己保护资源而塑造一副理由充足的形象于事无补,根本无助于贸易争端的解决。此次中国败诉应当好好反思一下自身在制定政策方面的漏洞。
这一裁定也将中国稀土出口政策推向了风口浪尖。“此次裁定结果会为欧美等国起诉中国稀土增加了借口和理由。让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才是欧美等国最终的目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姚新超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众所周知,我国稀土正在以39%的储量支撑着世界90%的用度,而且价格低得可怜。为了从稀土大国变成稀土强国,2011年年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稀土产业规范性政策,稀土价格一度出现大幅度上涨。出口限额的调整更是让欧美等国无法再从中国捡“馅饼”吃。
令人担忧的是,按照中国现行的稀土出口政策,和9种原材料出口限制政策大同小异。欧美一旦起诉,后果同样堪忧。苑志斌指出,稀土出口征收关税,出口配额受到管制,但国内消费却不受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主动改变稀土的出口限制政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研究室主任杨立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坚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政策目标,适当调整政策措施的着力点,更多地在行业准入、环保标准、生产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逐步减少针对出口流通环节的数量限制措施。
正略钧策咨询公司顾问魏广巨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短期来看,中国应该控制稀土的开采量,明确划定稀土开采区域,哪些地区的稀土可以开采,哪些地区的稀土禁止开采,并以法律的手段杜绝稀土的违规和违法开采行为。同时,政府还应提高稀土行业准入门槛,对企业征收环保税。
长期来看,我国要转变稀土产品出口结构,从以出口原料为主转向出口下游产品。中国应着力研发或从国外引进稀土深加工技术,延伸稀土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届时,稀土的真正价值将得以体现,稀土出口限制也不会遭到更多的质疑和攻击,稀土出口价格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WTO裁定中国应降低九种原材料出口关税,解除出口限额;以镁为例,对上游原材料生产商利好,但将削弱国内需求方成本优势
1月3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宣布维持此前对中国九种原材料出口政策的裁定,称中国“不公平地”限制了广泛用于钢铁、铝和化工产业的九种原材料的出口。
1月31日凌晨,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通过商务部网站表示,中方将认真评估世贸组织裁决,并根据世贸规则对资源类产品实施科学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欧盟随即要求中国放宽对稀土原料的出口限制。欧盟贸易专员卡洛·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称,“现在中国必须尽快取消这些出口限制,另外,我希望中国对包括稀土在内的整个出口制度进行政策调整,以符合WTO的规定。”
这暗示了欧盟有可能向WTO起诉中国稀土出口政策。中国稀土学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2011年年中,美国和墨西哥已经向WTO提交了一份敦促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的报告。
国务院稀土办公室方面对本报记者表示,将积极应对诉讼。
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对本报记者表示,配额制在短期内不会取消,欧美起诉中国稀土政策不具备充分条件。五矿一位贸易经理则认为,对稀土出口实行配额制、规定最低出口价格等政策,多少会受到诉讼的影响。
对各行业影响不一
WTO此次裁定结果将对国内各行业影响不一。
以镁行业为例,镁业研究员、尚轻时代金属信息咨询公司董春明认为,WTO此次裁定正符合上游原材料商的利益,“2011年几位政协委员还提议政府取消出口关税。”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是镁净出口国,支撑了全球85%的镁需求。政府之所以对镁出口设置10%的出口关税,主要原因是镁是高耗能产品,冶炼1吨镁约需5吨煤、1.1吨硅铁。和铝土矿、锌、稀土不一样的是,镁资源相对充足。董春明预计,一旦降低或取消镁的出口关税,欧盟国家将加大镁进口力度,对上游原材料生产商是一大利好,但也将削弱国内镁需求方的成本优势。
山西华圣铝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铝土矿也可能面临与镁类似的影响,不过和镁净出口不一样的是,虽然中国铝行业对铝土矿的进口依赖度已超过50%,但依然存在大量低价出口现象。
戏剧性的是,本世纪初,欧美国家对铝土矿、镁、锰、焦炭、萤石等原材料实行反倾销措施。例如,自2006年开始,一些国际耐火材料一直状告中国镁、铝土矿原材料倾销,大多数以中方被裁决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或中方承担提价、限制出口而告终。目前,在原材料紧缺、原材料成本增高的情况下,欧美国家又借助WTO条规诉讼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
维持初步裁定的核心内容
据商务部介绍,WTO上诉机构报告与专家组报告将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通过后,才成为生效裁决。
针对中国铝土矿、焦炭、萤石、镁、锰、碳化硅、金属硅、黄磷和锌等九种原材料出口政策的诉讼由欧盟、美国和墨西哥于2009年提起。这些国家指控称,它们本国的制造商被迫为这九种原材料进口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使它们从钢铁到电池、化工、陶瓷等多种行业处于不利地位。
WTO称,“中国必须马上降低这些原材料的出口关税,并解除出口限额,以符合其作为WTO成员国的义务”。
虽然WTO上诉机构并没有维持初步裁定的所有内容,但维持了初步裁定的核心内容,即中国对多种工业原材料实施出口税和配额违背了WTO规则,并驳回了中国基于环境保护或供应短缺对初步裁定提出的上诉请求。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
(Ron Kirk)在一份声明中称,WTO的裁决为“一次巨大胜利,保证了美国的核心制造业能获得所需的原材料,并在公平环境下进行竞争”。
商务部没有直接反对上述裁定,但强调“出于保护环境和可用尽自然资源需要,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强并不断完善对部分资源类产品,特别是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资源性产品的管理。中方认为,世贸组织规则既强调贸易自由,也允许成员采取必要手段实现保护资源、环境的政策目标。”
下一步稀土
外界一直猜测稀土将成为WTO裁定的下一种原材料。随着过去四年以来中国政府逐步收紧稀土出口配额,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多次公开反对中国的稀土管制政策,因为全球90%以上的稀土来自中国。
欧盟和美国到目前为止尚未就稀土问题向WTO投诉中国,但此次欧盟紧随WTO其后发布要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的声明,证明这些国家希望利用在原材料案上的胜利说服中国政府修改稀土出口政策。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干勇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外对中国稀土政策的指控不成立,中国并没有减少国际供应而增加国内供应。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筹备负责人、原工信部材料司副巡视员王彩凤对本报记者表示,欧盟、美国等尚不具备起诉中国稀土政策的充分理由,如果WTO对稀土做出类似裁定,“那一定是不公平的裁定”。
代表美国矿产企业利益的游说机构J.A.Green LLC的总裁格林(Jeffery Green)也承认,美国政府正在调查中国对稀土配额限制一事,但认为要驳斥中国提出的环境保护和国内需求这两个理由对美国来说是较难的挑战。
镁业研究员董春明表示,中国政府不会完全按照WTO的要求取消关税、解除配额管制,而是会“采取灵活的手段”。这些灵活的手段包括加强环保、提高资源税、采取准入制度和认证管理等。
中钢天源(002057)安徽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即便WTO最终裁决包括稀土在内的原材料出口政策不合理,中方也不大可能完全放弃配额管理制度、取消关税,“否则将失去前几年的管理成果。相对于其他原材料,中国政府对稀土的管制更加全面,被起诉至WTO的难度较大。即使被WTO裁决不合理,政府短期内也不会放弃配额制,但有可能调整配额量。”
“政府将更加重视从源头控制稀土产量,而不会在关税、配额上大动手脚。”上述负责人表示。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3日驳斥了有关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观点。温家宝表示,中国政府在处理稀土问题上对外国企业没有歧视,在保护环境和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在稀土的供应上,对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标准和数额是一致的,是同等政策对待的。
温家宝说,过去几十年中国大规模开采稀土,当时不懂得保护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稀土价格确实卖得很低。即使到现在,我们开始知道稀土应该维持可持续发展,但是我们还依旧以不到世界50%的稀土储量来供应全球90%以上的稀土用户。
责任编辑:程俊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