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发票推出“倒计时”剑指稀土市场乱象

2012年02月02日 9:1 503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业内期待已久的稀土专用发票正逐步推广开来。2月1日,记者获悉,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日前印发的一则 《货物和劳务税司关于将稀土产品纳入防伪税控系统汉字防伪项目管理有关准备工作的通知》,目前正陆续下发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记者在通知中看到,税务总局已拟将稀土企业纳入防伪税控系统汉字防伪项目管理。这意味随着稀土专用发票的推出,稀土产品贸易将正式被纳入国家税收法律体制。
  有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推出稀土专用发票,私采超采等超量生产现象将得到明显缓解。由于稀土市场可供资源量的减少,稀土价格暴涨暴跌的局面也将有望改善。

  稀土专用发票推出在即
  记者在上述通知中看到,税务总局已拟将稀土企业纳入防伪税控系统汉字防伪项目管理。昨日,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了上述消息。
  早在去年5月份,国务院就曾在《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稀土开采、冶炼分离、产品流通台账和专用发票管理制度。此后,围绕稀土专用发票的推出时间,业内传出多个版本,但均未获得官方确认。
  在上述通知中,国家税务总局还公布了初步制定的《稀土产品目录》,并要求各地税务局“对该目录进行确认补充”。通知称,今后稀土企业销售稀土产品通过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只能通过系统中的产品目录库选择产品名称开具。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稀土专用发票的启用即意味着稀土将出现类似于烟草专卖的模式,由国家指定的少数几家企业从事稀土的生产、销售,使用专门的发票,交易平台高度集中,价格的制定、原料供应量等都将由少数几家企业掌握。
  该工作人员则向 记者解释称,现在只是要求各地税务局去调研,“就是了解目前有多少企业,不管是不是合法,只要实际存在的都在统计范围内。”

  私挖滥采将临“紧箍咒”
  此前,媒体报道称,稀土专用发票制度相当于将稀土纳入国家专营体系,一旦推出,私挖乱采稀土的企业或个人将失去销售资格。
  但前述工作人员表示,对于下一步如何具体实施,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措施,“现在只是汉字防伪扩大范围,至于发票将下发到哪些企业,也没有最终定。”
  在分析师看来,稀土专用发票出来以后,可能只给正规的资质企业,“国家给你一年多少限额,就给你多少税票”,非法开采面临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据悉,国家每年下达指令性生产指标,但超量生产稀土的现象并未得到遏制。尤其在稀土价格暴涨时,出于利益驱动,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当地企业、个人私挖滥采和违规超采的现象比比皆是,大量 “不带票”的稀土产品充斥市场,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有不具名企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等于给稀土经营链条带上了“紧箍咒”,前期严重的私采超采的现象自然将得到明显改善。
  事实上,推出稀土专用发票,意义远不止此。江西省工信委有色产业处处长李善乐就曾表示,如果专用发票制度得到实施,“这将促进大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构建具备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

  或防稀土价“暴涨暴跌”
  由于稀土专用发票尚未正式推出,外界对其具体如何实施并不清楚。不过,杜帅兵认为,稀土专用发票一旦推出,将对稀土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据悉,由于稀土与其他大宗商品一样,可以采用一般发票,导致稀土交易混乱,而稀土价格在经历暴涨后迅速下跌。目前,氧化镨、氧化钕价格在达到118.9万元/吨和160.9万元/吨的价格高峰后一路下跌,前者跌至日前的60万元/吨,后者则下跌至70万元/吨左右。
  专用发票的正式启用虽然尚无时间表,但市场此前已有强烈预期,引发大量“无票”稀土抛售。此前,南北两大稀土巨头虽用停产等手段控制稀土价格下跌,但因大量“无票”稀土的低价抛售,并未能阻止稀土价格下跌。
  有媒体报道称,稀土专用发票出台后,相关部门可以对市场流通的稀土矿的数量、价格和流向等有更为全面和准确地掌握,可以通过有效的调节,保证行业平稳有序,防止稀土价格出现暴涨暴跌。
  对此,前述工作人员表示,“限制非法开采或超量生产等,不是税务部门的职责,对付超量生产得用综合手段,我们是从税收角度对稀土进行管理。”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