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企业为何频频折戟“早期财务问题”

2012年01月13日 13:51 200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舆情聚焦

  近日,证监会网站披露了一批首次发行上市(下称“IPO”)企业被否决的原因。其中,“企业早期财务问题不能做出合理解释”首当其冲,与业务独立性存在缺陷、未来效益稳定性不确定等方面并列成为企业首发上市被否的三大杀手。
  温柔的“陷阱”
  令人想不到的是,企业早期财务问题居然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某位不愿具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其实,企业早期财务问题并不是一个严谨的专业概念,它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错误解读。这里的“早期”通常是指相对于申报报告期最近一年或一期而言较早的会计期间。而对于申请IPO的企业来说,会计期间又可以分为申报财务报表报告期和申报财务报告期以前会计期两个期间,所以必须区分开来看待证监会提出的有关问题。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西安分所所长向芳芸分析说,从近年来IPO被否决公司披露出的问题看,早期财务问题主要包括:早期财务报表主要财务指标,如业务收入、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经营性净现金流等绝对数指标纵向比较和成长性波动异常的情况;企业具有的高新科技企业证书资格,与高新科技企业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财务处理所披露的信息,存在明显矛盾和冲突;前期重大会计差错导致的追溯调整,报表使用者容易对上述重大会计差错调整所涉及的披露信息产生疑虑等。
  “企业早期财务问题这一表述虽然相对笼统,但在发行审核委员会(下称“发审委”)看来,该问题可能对企业业务独立性及未来效益稳定性等考查指标产生重大影响。此类问题会影响发审委的专业判断,尤其是对部分规模不大的企业来说,可能导致发审委做出不予上市的裁决。”证监会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
  上述证监会人士说,对于企业早期财务问题这一范畴,目前创业板的上市发行审核相对较为宽松,发审委对此类问题有一定的容忍度。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不能对此放松警惕。如在申报财务报告以前会计期期间,对于企业报表中可能被质疑的问题,企业至少应该在为期3年的会计期间中的最后一年中予以解决,或是让发审委看到企业努力改进的动作及结果。这都有助于打消发审委对企业的疑虑。
  费用资本化之争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企业早期财务问题中,如对研发费用等无形资产的处置问题十分具有代表性,证监会受访人士以此举例说明。
  据了解,《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下称“上市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拟上市企业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的比例不超过净资产的20%。上述证监会人士告诉记者,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以通过计入无形资产的方式实现资本化。
  说到这可能会有人质疑,既然《企业会计准则》有此规定,为何拟上市企业还会摔倒在费用资本化问题上?“这并不是说上市管理办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悖,而是由于无形资产不具备实体形态,发审委可能由此对申报企业做出未来发展隐含不确定性的判断。”上述证监会人士分析说,《企业会计准则》是从原则性的角度做出的规定,但在具体操作中处置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简单视为仅满足上市管理办法中的20%这一条件就无风险。
  向芳芸说,这一情况在高科技企业中较为常见。在《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无形资产的规定中明确了,对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要按照研究阶段及开发阶段区分开来,对于后者的支出是可以资本化的。对于开发阶段支出的确认准则中规定了5项条件,但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如何界定每一项支出的性质,这就仰赖于企业财务人员及审计师的职业判断。
  上述证监会人士也赞同向芳芸的意见。在费用资本化问题上,企业十分有必要听取审计方的专业建议,不能为了让报表好看而将过多的费用转化成资本。审计机构会对企业的情况进行专业判断,将合理的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置并充分地披露,在合规的范围内降低申报企业的上市风险。
  财务问题背后的内控主题词
  上述证监会人士分析说,企业早期财务问题表面上看是财务问题,实则是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其中暴露出的许多情况从侧面折射出企业在会计制度的选用问题上的不稳健。
  向芳芸分析说,财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的经营交易,源头上的经营交易规范了,财务核算自然也就能合理合规。从很多上市被否的案例中不难看出,被否企业问题并不是出在报表列报上,而是企业在经营交易中出现了不规范的行为,如未留下交易的外部轨迹等。
  伴随着当前法规环境的变化,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出台的背景下,证监会在对拟上市企业的申报材料中也要求包含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审计报告。向芳芸说,在“内控”这个主题词非常热的今天,申报材料中的内控审计报告也可能成为发审委考查拟上市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参考。
  向芳芸建议,拟上市企业应尽早聘请中介机构进行管理诊断及内控体系建设方面的咨询,按照既定的内控流程,规范企业整体的经营交易行为。

责任编辑:程俊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