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地质调查工作十大进展

2012年01月11日 10:48 19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图说有色

  一、公益性地质工作推动整装勘查区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充分发挥国家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引导10倍以上后续资金及时跟进,实现整装勘查区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在湖南花垣—凤凰铅锌矿、西藏多龙铜矿、青海祁漫塔格铁铜矿、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铁铜矿等整装勘查区实现了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其它整装勘查区及省级重点区也取得较好进展。其中,湖南花垣—凤凰铅锌矿,2011年新发现的杨家寨矿段远景达300万吨,一举将花垣矿田提升为千万吨级世界级资源基地,远景超过2000万吨;西藏多龙铜矿估算铜资源量600万吨,伴生金260吨;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铁铜矿整装勘查区新增铁矿石2.6亿吨;西昆仑塔什库尔干新发现了莫拉赫、其克尔克等铁矿,估算整装勘查区铁矿资源量约8亿吨;青海沟里地区探获金资源量93.57吨,远景150吨。  图为:多龙铜矿多不杂氧化带景观  二、“海洋六号”船首航深海大洋成果丰硕    “海洋六号”船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船,入列以来首次承担大规模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在南海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作为国内最大的海洋综合测试平台进行了973、863项目搭载试验。赴太平洋执行大洋调查任务,在我国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开展资源和环境调查;在西太平洋重点海山区开展富钴结壳资源调查,为我国申请富钴结壳矿区奠定技术基础;首次利用光缆深海浅钻设备成功获取1.36米“白加黑”结壳岩芯样品;出色完成“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级海上试验保障及警戒任务,为7000米级海试进行了选区调查。首次利用多种手段在菲律宾海开展科考,绘制了详细的地形地貌、地球物理等基础图件。  图为: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迎接“海洋六号”船返航人员凯旋  三、地质理论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实现创新,建立了多岛弧盆系构造理论和陆缘增生-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有效指导了区域地质找矿突破,先后发现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班公湖-怒江三大巨型成矿带,发现了驱龙、甲玛、雄村等7个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和25个大型金属矿床。我国钾盐成矿规律研究获得新认识,完善了钾盐成矿理论,指出了新的找矿方向,推动了陕北、塔里木、云南和青海的油钾兼探工作。华南中生代构造变形与动力学研究取得积极进展,为华南大陆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古生物研究、岩溶地质研究取得原创性成果,发表在世界顶级刊物《Nature》、《Science》,引起世界关注。全年共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6项。另外,还获得行业或地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6项。  图为:在青藏高原开展地质调查的部分科研人员  四、应急抗旱找水解决260万人饮水困难    按照国土资源部应急抗旱找水打井行动的统一部署,我局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精心安排组织,筹集专项资金,迅速启动旱情最严重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4省的抗旱找水打井行动,调派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四川、贵州、黑龙江、湖北等8个省和局属9个单位的精干地质力量,抽调施工技术人员近1万人,物探和钻井设备1000多台,历时70余天,超额完成北方四省抗旱找水打井紧急任务,累计完成勘探钻孔2349眼,钻探总进尺33.3万余米,成井2227眼,总出水量约116.5万立方米/天,解决了220多万人饮水困难和50万亩农田灌溉问题。在四川和西藏大骨节病严重区、宁南严重缺水地区及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施工探采结合井688眼,解决了40万人的饮水困难。  图为:山东省临朐县马家辛兴村民喝上幸福水  五、我国成为世界上建立“金钉子”最多的国家 从1997年我国获得首颗“金钉子”—常山黄泥塘达瑞威尔阶底界,到2011年8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执委会批准寒武系江山阶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提案,我国已拥有十颗“金钉子”,成为世界上建立“金钉子”最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地层研究实力已居世界前列。“金钉子”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和国际地层委员会认为是地史时期年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唯一全球标准,也是统一连接地学各领域的纽带和时间标尺,体现了地学科研的综合水平。  图为:“金钉子”标准剖面  六、矿产资源三项国情调查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重要支撑 经过近5年的努力,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全面完成全国铁、铝、煤炭、铀、铜、铅、锌、钨、锑、稀土、金、钾、磷等13个矿种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全面完成省级基础地质编图和基础数据库建设,预测资源量数据已提交国土资源部矿政管理“一张图”工程使用。通过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业权实地核查、储量利用调查三项国情调查,基本摸清我国资源家底,编制了整装勘查区实施方案,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提供了重要基础依据。  图为:全国铁矿潜力评价预测成果分布图  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家批准建设,实现我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也是国土资源部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离子探针中心通过科技部和财政部的认定,成为首批国家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此外, 39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和4个科普基地获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和授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为实现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地质调查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图为:重点实验室牵头实施的中国第一科钻工程

 

  八、首次实现全国陆域矿山遥感调查监测全覆盖    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组织全国24家单位,首次完成全国矿产资源开发疑似违法遥感解译工作,共解译出疑似违法遥感图斑6000多处。围绕国家163个重点矿区与部分热点地区,系统完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矿山地质环境和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的遥感综合调查与监测工作,为首次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和卫片执法“一张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图为:铝土矿无证开采遥感调查图  九、天空地一体化勘查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成功研制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轴航磁梯度勘查系统和地面氦光泵磁测系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星载高光谱成像仪原理样机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高光谱成像光谱仪专用核心器件的空白;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国产Y12IV型专用飞机的大勘探深度时间域固定翼航空电磁勘查系统;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万米大陆科学钻机问世,为实施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提供重要的高技术手段;手提式X射线荧光仪、全自动数字化岩芯扫描仪、多功能车载野外实验分析装备等研制成功,为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图为:万米钻机落成仪式现场  十、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服务实现新跨越 应用网格技术、云计算等国际前沿信息技术,构建了由17个分布式结点组成的地质调查信息网格服务平台,可以实现海量异构空间数据综合管理、分布数据互连互通与协同服务,提供国家级公益性地质调查信息,是国内最大的行业网格之一。形成了地质信息服务、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安全生产监控与调度指挥整体融合的技术体系框架,总体上提升了我国地质空间信息的协同共享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地质信息服务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建立了全球矿产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数据已覆盖47个国家(地区),内容包括基础地质图、矿产资源数据以及部分国家的矿产勘查服务指南信息,已为国内200余个相关单位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信息服务,有效引导和拉动了我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  图为:地质调查信息网格服务平台及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