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稀土产业在震荡中前行
2012年01月06日 11:19 7678次浏览 来源: 新华社 分类: 稀土 作者: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 刘开雄
2011年,对于中国稀土产业而言是一个“痛并快乐”的年份。稀土价格经历了前所未有“疯狂”上涨,却也经历了一个直线下跌的过程。尽管,“稀土贱卖如土”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然而,这价格巨幅波动也带给整个稀土产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突如其来的成本压力,国际稀土开发热潮已确认形成,我国稀土产业再度洗牌,中国稀土企业抓紧抱团取暖。
祛虚火,重铸基。工信部稀土办成立之后,中国稀土政策进入了专业化管理时代。稀土材料,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之一,在研究、应用、推广上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中国稀土产业在2012年仍将保持继续调整的态势,在告别“散、乱、差”的道路上,中国稀土产业业已向着“做大做强”的方向前进。
2011年中国稀土价格暴涨暴跌 中国重握稀土定价权
一场突入起来的市场价格暴涨打破了2011年春节的平静,尽管这轮价格上涨早在2010年10月已经有所显现,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它回来得这么快,来得这么猛烈。
从2010年10月起,主要稀土产地江西赣州和稀土氧化物集散地上海的稀土价格不断上涨。2011年春节过后,稀土价格更是呈现加速上涨态势。稀土主要元素品种金属氧化物的价格,并在2011年6月到达顶峰。主要稀土氧化物品种涨幅均在5倍以上,而镝铽铕三种金属涨幅更是同比达到15倍至20倍。“这一年赣州至少出几十个亿万富翁。”这就是江西赣州当地人对于这场价格上涨风暴最直白的总结。
从2011年7月开始,市场将要回调的传言开始在市场弥漫。到8月下旬,高企的稀土价格突然跳水,并在9月持续下滑,直到10月中旬方才企稳。比较6月高点,价格跳水超过40%,维持在了2011年3-4月的价格水平。
虽然稀土价格大幅跳水,但是2011年我国稀土价格的大起大落却是宣告了中国稀土彻底告别了“贱卖土价”的历史,稀土的定价权回到了稀土生产企业手中。从2007年我国为了保护环境、确保资源合理利用开发,对稀土采取配额管理之后,稀土兼并重组之声不绝于耳,也确有进展,但是,直到这轮价格上涨,我国的稀土价格才彻底地走出“贱卖土价”的阴影。
“目前稀土的价格至少有20%是泡沫。”就在2011年9月举行“2011国际稀土年会”上,中国之外的最大稀土企业美国钼业总裁马克·史密斯认为当前稀土价格有明显的泡沫风险,但是他也承认,稀土价值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只是这个价格上涨的速度是下游无法接受的。
市场价格倒逼 国际形成稀土开发热潮
事实上,自2007年中国对稀土实行出口配额管理之后,国际上已经开始陆续进行稀土开发项目的研究。随着2009年之后,国际稀土价格出现上涨之后,一股稀土开发热潮已经悄然开始酝酿,而此轮稀土价格暴涨,全面加快了这个过程,并确认了这股热潮的形成。
目前,国际主要关注的是美国钼业公司的Mountain Pass项目、澳大利亚Lynas公司的Mt.Weld项目。2011年9月中旬在北京举行“2011国际稀土年会”上,美国钼业公司总裁马克·史密斯公开表示,Mountain Pass项目已经获得了美国政府的三十年环保授权,政府方面的障碍已经扫清,同时受到稀土价格上涨带来的市场效应,7.8亿美元的融资已经到位,该项目在今年年底第一批5000吨轻稀土就将投放市场,预计在2012年将实现2万吨的预计产量。
而Lynas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Lynas公司的项目中的矿山项目已经可以投产,但是现在文体主要集中在预期建立在马来西亚的分离冶炼厂因为环保问题不能按期建设生产。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与马来西亚政府的谈判已经有了进展,预计在2012年也可以正式进入量产。
根据澳大利亚工业矿物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金斯诺斯(Dudley Kingsnorth)预测,到2015年全球的稀土需求大约在17万吨左右,其中中国的需求将达到70%,约在12万吨左右,世界其他地方的需求仅为30%,约为5万吨。金斯诺斯认为,澳大利亚Lynas项目和美国钼业旗下的phenix与mountain pass两个项目预计产量总和可达4万吨,加上其他一些中小项目后续跟上,到2015年,世界其他地方生产的轻稀土基本能够满足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需求。但是金斯诺斯也指出,由于受到资源分布因素的影响,全球重稀土的自给率只能达到50%,重稀土未来的需求仍将长期以来中国供给。
此外,作为全球第二大稀土消费国和第一大稀土进口国,日本政府全力支持三菱化工、日立、丰田、TDK等主要日本稀土应用企业在澳大利亚、越南、独联体等稀土储备国进行投资开发稀土。根据日本先锋金属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村繁夫介绍,日本政府在国内财政状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仍制定了一份为期一年高达12.5亿美元的财政预算支持本国稀土产业发展,其中在稀土矿产资源投资领域的预算就打5.75亿美元,包括应对矿产资源风险投资、应对矿产企业债务以及对矿产资源国的资助等。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