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金属2011年内相关大事记

2011年12月31日 9:36 201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201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终大盘点   作者:

  陈全训在钨工业科技创新报告会上提出 加快建设钨工业强国
  2011年11月11日,中国钨业协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纪念方毅同志题词“振兴钨业”三十周年暨中国钨工业科技创新报告会。总结回顾三十年来我国钨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会议分析了当前行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就怎样加快转变钨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升我国钨资源保障力、市场影响力、技术引导力和企业文化感召力,促进我国钨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我国钨工业三十年来通过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就。
  陈全训指出,近年来我国钨产品结构、质量、品种、规格不断优化,钨矿采选工艺取得突破性进展,钨冶炼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硬质合金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钨行业联合重组、资源整合步伐加快,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国际钨市场定价权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指出,当前我国钨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国内钨冶炼加工生产能力过剩、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行业政策法规和监管亟待加强。我国钨业特别是钨精深加工总体水平还不足,重引进、轻创新,重单一技术、轻综合运用,重实验室研究、轻工程化转化的结构性矛盾还有待解决。他强调,我们要认清形势,迎接挑战,把握好“转方式、调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等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力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强钨战略、积极推进产业重组和资源整合、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强化行业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治自律作用。不断推进我国钨工业转型升级,逐步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环保达标、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进步,实现钨业的产业升级, 早日使我国从“钨大国”变成“钨强国”。

  2011年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
  2011年3月24日商务部公布2011年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2011年全国钨精矿(三氧化钨含量65%)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7000吨,其中主采指标68680吨,综合利用指标16200吨,预留2120吨。2011年全国钨精矿(三氧化钨含量65%)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与2010年开采总量控制指标80000吨相比增加了8.75%,其中主采指标同比增加了2200吨,增长了3.31%;综合利用指标同比增加了2680吨,增长了19.8%;江西主采指标同比增加了800吨,增长了2.5%;综合利用指标同比增加了300吨,增长了10%。

  欧盟对中国碳化钨产品的反倾销措施已超过20年
  2011年3月31日消息 欧委会获悉,经过期满复审调查,决定继续维持对我国碳化钨反倾销措施。欧盟于1990年开始对我国碳化钨征收33%的反倾销税,后经历多次期满复审,措施一直延续。2009年12月30日,欧盟再次对该案发起日落复审,并于2011年3月24日决定继续维持该措施。

  洛钼集团投资28亿建硬质合金项目
  2011年6月底洛钼集团钨金属材料及硬质合金项目已经在高新区奠基。项目建成后,洛钼集团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钨金属制品和硬质合金生产企业,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6亿元。钨金属材料及硬质合金项目总投资约28亿元,计划2013年6月竣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切削刀具、地矿用工具和耐磨零件等高端领域。该项目采用先进的环保工艺和设备,实施清洁生产,有利于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2012年钨出口配额量略减
  2011年11月1日 商务部公布2012年钨工业品出口配额量,出口配额量较2011年略减。
  2012年钨及钨制品(金属量)出口配额量为1.54万吨,2011年为1.57万吨,减少0.03万吨。2010年钨制品出口配额总量为1.43万吨钨。

  厦钨钨资源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11月8日,为稳定钨原料供应,中南大学、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株洲钻石股份有限公司、自贡硬质合金有限公司和仁化县泰和元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课题组,针对占钨储量78%的高钼、高杂难处理白钨矿资源的利用和深加工的难题展开技术攻关,成功突破了国内外长期认为白钨矿不能碱分解的理论禁锢,发明了白钨矿氢氧化钠分解、高浓度离子交换、共生钨钼分离及短流程深度除杂、自主调控硬质合金组织结构等从资源利用到高端产品生成的整套关键技术。“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在开发过程中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1项,近三年新增产值118亿元,利税27亿元,而且减少废水排量85%,每年可减少废水排放1000万吨以上。
  由于“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项目的重大战略意义和在经济方面的取得的良好效益、环保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2011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