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国际金属市场行情

2011年12月05日 14:51 87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LME

  伦敦12月2日消息,铜价周五收高,本周创下五周来首次单周升势,盘中逼近每吨8,000美元的关口,因铜库存持续吃紧,且本周全球主要央行增加金融体系流动性。

  除期锡本周跌近4%外,对基本金属的投资需求均大幅增长。期铝表现出众,本周涨近7%,周一一度跌至2,000美元下方的去年7月以来最低水准。

  铜价本周涨近10%,表现超越黄金等避险资产,回升至10月底附近的高位,因全球六大央行决定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这提振投资者信心并推高基本金属等资产的价格。

  美国就业数据正面以及迹象显示中国转向宽松货币政策模式,助推了铜价升势。

  但一些市场人士担心这波升势可能很快将耗尽动能。

  "我认为这波涨势仅是空头回补带动的,"加州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负责管理商品的Nic Johnson表示。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涨105美元,最终收报每吨7,895美元,日高为7,988美元。

  美国3月期铜涨5.05美分,或1.4%,报每磅3.5845美元,盘中交投区间介於3.5275至3.6335美元。

  期铜成交量低於常值暗示涨势可能不会持续。根据汤森路透数据,纽约市场尾盘时成交量接近39,000口,较30日均值低逾35%。

  数据显示美国11月失业率降至两年半低点且企业增加招聘,进一步证明经济复苏正在加速,铜价升势因此受到扶助。

  投资者预计,在12月9日欧盟峰会上将达成更令人信服的措施以解决欧债危机并防范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

  欧洲央行总裁周四暗示,如果政界领袖下周决定在欧元区采取更严格的预算控制,那麽该央行准备更积极地行动以对抗欧债危机。

  美国、中国和欧洲本周公布的制造业数据反映经济状况好坏不一。

  **合理需求**

  分析师称,亚洲仓库铜库存减少显示现货铜需求较为合理,但在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前,消费方可能将其库存维持在低位。

  本周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下降11.6%,LME铜库存较上周五亦微幅下跌。

  以下为COMEX 12月2日铜库存数据:

  ----------------------------

  品种 铜

  注册仓单 85,004短吨

  注册仓单变化 0短吨

  非注册仓单 2,567短吨

  非注册仓单变化 +247短吨

  库存总计 87,571短吨

  库存变化 +247短吨

  ----------------------------

  纽约12月2日消息,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期铜2日收盘升至4周高位,因市场参与者视美国失业率意外下滑为买入期铜的良机。

  本周(12月3日当周),铜价大涨9.3%,因全球六大央行30日联手提高美元流动性,市场对欧洲发生信贷危机的担忧缓解。因投资者押注全球金融系统流动性提高将会稳定产业经济,铜价因此攀升。

  铜对经济前景反应敏感缘于其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建筑业。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良好增强了美国经济成功抵制了欧债危机影响的看法,支持铜价2日走高。

  美国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 2日公布数据显示,11月份美国私营部门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失业率也降至2009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增加14.0万人,而政府部门就业人数减少2.0万人,非农就业数净增长12.0万人,接近经济学家的预期。

  因对欧元区和中国经济放缓的忧虑挥之不去,铜市下周(12月10日当周)可能承压。

  本周欧元区制造业数据疲软并不意外,但1日的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活动萎缩委实引起了一些铜投资者的担忧。

  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分析师表示,“中国一直是个亮点,因此经济数据或基金属相关数据意外下滑都将会对价格形成负面影响。”

  交投最活跃的COMEX 3月期铜收涨5.05美分,涨幅1.4%,报收于3.5845美元/磅,创11月3日以来的最高收盘价。该合约盘中交易区间介于3.5555美元/磅至3.6335美元/磅。

  COMEX 12月期铜收涨5.05美分,涨幅1.4%,报收于3.5725美元/磅,盘中交易区间介于3.5495美元/磅至3.6085美元/磅。

责任编辑:Rober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