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政务微博“痴呆”需制度“给力”才行

2011年11月23日 13:18 217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舆情聚焦

  自2010“微博元年”之后,“微风潮”便逐渐风行中华大地,政府机构也争相加入织围脖的热潮,2011便被《人民日报》刊文称之为“政务微博元年”。截至2011年11月初,仅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便已18500多家。编织政务微博是网络时代政府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是配合政府信息公开、增强政府透明度,实现网络舆情监督、网络问政等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当前政务微博群体中80%却已患上‘痴呆症’,既‘盲’又‘聋’,自言自语,且诟病颇多,理由更是五花八门。(据11月20日《羊城晚报》)
  政务微博本是官员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既便捷宽泛又快速高效的网络沟通工具,如今患上“痴呆症”着实令观者伤心。措辞不当、关注失当、回复雷人、更新迟滞、官话套话、功能简单乃至漠视民意等诟病的存在只会引发公众“围观”,政府也会因此“颜面无存”。“裂变效应”的存在决定了政务微博“痴呆”造成的负面效应绝不仅仅影响开博部门或官员本身。
  编织政务微博是“大势所趋”,更是政府创新行政方式,增强服务功能的要求。政务微博“痴呆症”的根治需要制度“给力”,依靠公众诉求导向、“上下联动”、专人管理、强化技术支持等手段促成政务微博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政务微博应以回应和达成公众利益诉求为存在之根本。政务微博绝非“歌功颂德”之地。140的字数限制更需要编织者增强围脖内容的针对性。政府机构和官员织围脖需贴近公众,内容以公众利益诉求为导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政务微博要主动与“粉丝”沟通,放下身段,并做到回应及时,用语贴切,减少官话、套话。
  政务微博应以具备媒介素养的政务人员为经营之保障。编织政务微博,内容是否丰富贴切,运行可否科学规范,回应能否及时有效都与政务人员媒介素养息息相关。为此,必须加大对政府机构及官员政务微博的培训教育,提升媒介素养,以增强政务微博的“生命力”。为促进信息传播及沟通交流、保障内容丰富及时、避免流于形式,政务微博应实现专人管理。由专门人员第一时间回应公众、发布舆情、更新政府信息。另外,政务微博需加强与网络公司的交流合作,强化资格认证,增强技术支持。

责任编辑:程俊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