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稀土行业“四乱”怪象
2011年11月17日 8:46 4318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日报 分类: 稀土
昨日午后,稀土永磁板块个股震荡走强,银河磁体涨幅最高为4.8%,而与下游个股出现涨幅不同,昨日,上游原材料个股均出现不同程度跌幅。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从“一吨难求”到无人问津,稀土出口配额“变脸”的速度比稀土价格还快0到50万,再到0的价格曲线,充分勾勒出行业的景气逆转。
而这一事件来自于上半年被爆炒的稀土出口配额,现在居然出现了超过万吨的过剩场面。而在此背景下,上半年最高被爆炒至40-50万元/吨的配额急速贬值,目前已经恢复到无需任何附加费用的“原始状态”。
稀土行业乱象丛生
今年以来,关于稀土的各类新闻成为了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而稀土出口配额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从国内到国际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从2010年开始,由于供不应求、价格飞涨,每次有关“中国出口配额将下降”的消息都成为了价格涨起的杠杆。
但由于2010年稀土涨势过为惊人,到今年7月份价格开始回落,使得全行业囤积的巨量库存倾泻而出,连续冲击着现货市场,稀土价格一路向下,跌幅最大的品种价格有一半之多,而且至今仍未有起色。
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记者指出,近两年来稀土的暴涨暴跌缘自稀土行业中的“乱”,主要体现在开采乱、出口乱、应用乱、价格乱。
“所谓开采乱,致使稀土储量的下降,这与私自开采的泛滥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浪费非常严重,高额利润导致了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仍屡禁不止。”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而所谓的出口乱,据记者了解,是指稀土走私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中有人专门采购,有人专门收货等事宜,而变相走私也愈发严重,国外企业通过进口一些低端的钕、铁、硼、合金产品,进行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绕开出口配额的限制。
“在应用方面,主要表现在高端应用研发的滞后,使得国内在稀土运用方面仍较为薄弱。而价格方面,企业间竞争激烈,中国的稀土行业饱受拥有资源,却在价格方面没有话语权之苦,西方发达国家用我们出口的稀土资源做成高技术产品后再以数倍的价格卖回中国。”该分析人士如是指出。
须联手治理稀土“乱象”
面对目前的局面,企业方面仍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对于稀土价格未来的走势,有多位分析师指出,南、北稀土企业的停产措施,虽然考虑到了下游行业中订单减少、需求萎缩的现实,以及贸易商抛售等原因,但如果没有强力的政策刺激,预计年内稀土价格将继续走低。
而日前,有消息指出,稀土专用发票可能在11月份正式推出。百川资讯稀土行业分析师杜帅兵认为,一旦专用发票推出,无票稀土产品将遭大量抛售,短期内会造成市场震荡,但从长远来看,稀土市场将更加规范。
一直以来,稀土与其他大宗商品一样,可以采用一般的发票。这导致稀土交易门槛极低,炒作盛行。
有行业分析师指出:“出于利益驱动,企业、个人私挖滥采和违规超采现象严重,市场出现超量囤积,导致大量"不带票"的稀土低价冲击市场。这也是此前包钢稀土"救市"之举没有奏效的原因之一。”
但目前行业的现状使得业界人士仍有所怀疑,有普遍观点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稀土产能一直过剩,企业竞相压价,导致各产品价格一直低于其真实价值,国内下游企业长期抱着资源换技术的幻想,且忽视了自主创新,导致稀土下游应用研发滞后;配额和指令性生产计划的限制,使得国内外稀土差价不断增加,也导致私挖乱采和走私屡禁不止。而年初以来稀土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又使得部分小型高精尖稀土企业面临用不起稀土的困境,甚至部分企业改用其他替代产品,阻碍了稀土行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等部门联合发文称,为深入推进稀土专项整治工作,决定11月11日至25日,由相关部门组成5个联合检查组,赴各地对稀土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华泰证券研究院刘敏达认为,此举有助于缓和目前稀土市场的低迷态势,支持稀土氧化物价格,并对稀土永磁整个行业形成利好。
刘敏达认为,随着国家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比如:稀土专用发票出台,稀土交易中心的建立和战略储备的实施,稀土价格将保持一个合理水平,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将很难出现,但由于6月以来稀土价格的下跌将会对稀土用词公司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业绩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