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炒家纷纷抛售存货 价格暴跌企业无奈停产保价
2011年10月27日 9:44 4989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日报 分类: 稀土
今年稀土价格犹如过山车一样,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经历了5-10倍的涨幅,又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下跌30%-50%,稀土行业未来的发展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日,有消息称,我国稀土行业中众企业巨头纷纷“祭出”了停产这项逼不得已的招数,想要通过这种方式,集体保护企业赖以生存的稀土原材料、产品的价格。
而目前,在这停产保价集团中,包钢稀土(600111)已于10月19日宣布其旗下部分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停产一个月。近日,又有消息称,目前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今年的开采指标,其旗下分布在赣州市的稀土矿已于10月20日停产,其参股的稀土冶炼分离厂也同时停产。
但是,即便如此,稀土市场并未领情,稀土价格再次下跌,以氧化镧、氧化铈、金属镨、金属钕10月25日价格为例,氧化镧的价格在12-12.5万元/吨;氧化铈的价格为13-14.5万元/吨,这个价格与10月11日相比已经有了回落,氧化镧10月11日时价格为13.5-14.5万元/吨;氧化铈 15.5-16万元/吨。
稀土价格怎么了?
有平安证券行业分析师曾向记者表示,稀土价格回落一方面在于,目前借贷资金链已有潜在风险,一些囤货的中间商开始甩货抽离资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上游暴利助涨之下给下游造成大规模成本压力,导致大部分稀土产品有价无市,需求严重萎缩并最终大跌回落。
“由于之前,下游需求承受不如此高的价格,如变频空调行业,变频空调的毛利率在十几最高到百分之二十,突然稀土加工品价格猛涨,涨幅高达8-10倍,从而这些下游需求企业的毛利率可能会下降8%-10%左右,使企业很难承受。现在合理回调对下游企业接受合理价格也有好处。”上述分析师认为。
更有消息指出,稀土行业一直片面依赖各利好政策的刺激,使得行业内产品价格节节攀升,形成看似火热的交易市场,但是,与真正具备基本面支持的商品价格不同的是,这样的市场往往一旦没有新的政策支撑,就有可能陷入萎靡,更严重的情况还在于,由于受到非理性的炒作,价格超出原本政策能够达成的合理预期范围太多,接下来就算有新的利好出现,都无法唤醒市场的信心。
“面对稀土价格的不断走低,有稀土炒作商纷纷抛售手中存货,促使稀土价格加速的下滑。为了稳定稀土价格,行业巨头纷纷限产、停产,这些举措无非是想要阻止稀土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但是就当前形势而言,这些稀土巨头们想要通过短时间的停产达到保价目的,这些计划短期恐难见效。”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内人士昨日向记者表示。
行业协会将尽早建立
“往往行业自律的缺乏,是造成整个行业受益冷热不均的主要原因,上下游产业之间缺乏沟通,企业与职能部门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筹备已久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被业内寄予厚望。”曾有其他行业专家向记者如是表示。
今年10月15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筹备小组成员、资深稀土专家王晓铁曾对外透露,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成立大会将争取在今年底召开。
据了解,早在9月19日行业协会的13家发起人召开了发起人大会,会议确定了工作内容和协会章程,并拟定了未来行业协会负责人候选人。
“确定了工作内容和章程,也把机构建立起来了,并把协会的拟人负责人定下来了,9月19日之后,把申报社团法人的文件都准备好了,现在已经报到主管部门人事司,然后人事司很快就要报到民政部。”王晓铁表示,相信行业协会的成立,会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发挥重要作用,整个行业也能有统一的发声渠道,更重要的是行业自律问题,希望行业协会能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下游企业“伤不起”
稀土价格的暴涨暴跌让很多业内人士都有些伤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此轮稀土涨价过程中,受伤最大的是下游应用企业。稀土的停产对于稳定市场价格来说,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可是个大难题。
“稀土的停产,使得我国正在高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风电、新能源汽车受到的影响最大。”方正证券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据悉,目前在风电产业领域,钕铁硼永磁电机是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零部件,稀土约占永磁体原材料成本的30%,因此,目前稀土价格的上涨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猛增。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稀土材料主要应用在稀土储氢材料电池,稀土永磁材料电机,含有稀土元素的尾气处理催化剂、氧传感器、橡胶轮胎,稀土材料陶瓷,以及为减轻汽车重量和放射紫外线所使用的稀土合金和玻璃等。据悉,丰田的普瑞斯混合动力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00万辆,而生产每辆普瑞斯汽车需要16公斤稀土。因此,稀土的停产,对本来就高企的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较大的压力。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