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锡车选:安全警钟须长鸣 科学管理莫马虎
2009年08月04日 10:47 2984次浏览 来源: 华锡车选 分类: 锡 作者: 韦胜
本网讯 安全生产在当前的形势下可谓更突显其在企业管理的最核心地位,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进程中或多或少都将发展重心偏向科技与研发的主心轴,以为科技的力量在推动生产发展之同时会逐渐将安全系数限制在最小的指数之下。然而这正背离了企业科学管理理论中以人为本、人本主义的要求。科学管理的最重要环节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就是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而人的管理最本质的要素正是安全生产。广西华锡集团车河选矿厂三车间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报刊等资源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生产现场,注重生产实践的指导与监督机制。纵观今年的企业生产,我们在电视、网络、报刊等信息载体中闻之多者非安全生产事故莫属。而究其根本原因源于何处?企业安全管理应把握或遵循怎样的原则呢?
一、安全教育与培训只注重形式而抛弃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效果
着力抓好安全生产管理最重要的途径正是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旨在充分利用科学与技术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生产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相互保护意识。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有没有效果,职工队伍的安全生产意识有没有提高必须依靠或取决于现场生产的操作和行为,而非仅仅表现于职工考试的卷面成绩,更不能为了完成安全教育与培训任务而走场或摆形式。诸多企业整天吹嘘自身安全管理如何如何,职工安全意识如何之高等,却在吹嘘之后便有了事故的例证。原因正是其只注重形式安全教育与培训,利用自己的宣传鼓吹此教育与培训效果如何如何好,而非切身实践地去考核与量化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效果。
二、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实践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内容是安全管理之本。况且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奋战于一线的职工队伍,单从这一点就跳以证明安全教育与培训最终的任务是服务于基层、服务于职工、服务于生产,是为了利用现代科技知识对职工队伍加以武装,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与防护当中。因此,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将决定了教育与培训的效果,也决定了职工队伍的安全生产意识。然而,在现行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中,诸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在内容的选择上却没有充分考虑到服务职工、服务基层这一点上,而是随波逐流,在网络或书刊上摘取一些内容便开始了所谓的“教育与培训”。诸不知,在职工最迫切需要与自身实践的安全生产知识的关键期,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充,那么随着社会科技地不断发展,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将远远滞后于机械化进程的速度。正因如此,安全教育与培训才突显其在企业管理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于职工、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生产之上不动摇,利用现代科技与网络正确选择适宜自身部门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更多地将事故拒之于门外。
三、安全教育与培训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教育与培训的重心移植于生产现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是否有效,职工队伍的安全生产意识是否有所提高,只能由实践来评判。那么,我们必须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将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的重心移植到生产现场这一实践的土壤上,实施现场化安全教育与培训。让职工队伍在学习安全理论之后充分地结合实践,让职工亲自动手操作,充分感受现代机械设备的各种结构,明确其工作原理和应对措施,安全管理人员在场指导与监督,并给予违章或不良行为予以纠正。只有这样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才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人的理念,才能为职工队伍所接受和欢迎,才能更深刻和深远地影响职工的思想。
安全从来就来不得半点马虎。安全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局部而言之则是系关职工安全与家庭的事,是系关企业管理是否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问题,是系关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标志;整体而言之则是系关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可以说,安全不仅仅是民生问题,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是人的责任,是人对于他人的责任。在加强自身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发展的战略眼光与远见,追求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义务感,在工作中始终明确“安全警钟须长鸣 科学管理莫马虎”的人本责任意识,不断开创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新局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期做出果断决策,将安全工作构筑成为真正服务于基层、服务于职工、服务于生产的体系,同时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不可或缺的条件。
责任编辑:kitt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