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稀土竞相停产 或致风电产业成本上升
2011年10月19日 10:49 4872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稀土
10月18日,包钢稀土在其网站发布公告称:决定自2011年10月19日起,所属冶炼分离企业(包括直属冶炼厂、华美公司、和发公司、山东灵芝公司)停产一个月(包钢全南晶环、包钢信丰新利已停产)。
停产期间,包钢稀土将相应停止对上述冶炼分离企业及外部合作企业的原料供应。
今年8月,在五矿赣州稀土的号召下,南方稀土分离厂已经进入全面停产状态,五矿赣州稀土公司常务副总杨兴龙对记者表示,五矿现在仍然处于停产状态,复工没有时间表。
此次北方稀土的停产,可能使中国陷入全部的稀土分离厂停产局面。
南方早已停工
包钢稀土此次停产的是旗下位于内蒙古分离厂,包括其直属的分离厂、其全资子公司包钢华美稀土,和其控股子公司包钢和发稀土、淄博包钢灵芝稀土。
华美稀土公司为包钢稀土的全资子公司,具有全国第一的碳酸稀土生产能力,包钢稀土冶炼厂分离所需的碳酸稀土80%依赖华美公司。华美网站数据显示,公司具备年处理稀土精矿8万吨、各类稀土氧化物和化合物1.7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余两家公司也均是包钢稀土的重要子公司。
奇怪的是,记者在10月18日下午致电华美稀土时,华美稀土一位姓郭的工作人员表示:“华美稀土仍然在正常生产。”他对于第二天将要停产的事情表示并不知情。
此次停产是否会对包钢稀土成产指标造成影响?记者致电包头稀土研究院副院长许涛,她表示包钢稀土上半年的产量指标已经完成,这次停产不会对全年生产指标有影响。
在此之前,包钢稀土全南晶环、包钢信丰新利已停产,这两个厂都位于南方稀土重镇江西赣州。与内蒙古生产的是轻稀土不同,位于赣州的分离厂其产品为中重稀土。
早在今年7月,由于工信部限制生产配额以及稀土价格暴跌,南方稀土分离厂就出现过一批停工潮。到了8月份,南方稀土分离巨头五矿稀土发出号召,呼吁南方所有的稀土分离厂共同停产抵御价格暴跌,几乎所有厂家都相应了号召而停工。
10月18日,五矿赣州稀土公司常务副总杨兴龙告诉记者,五矿目前仍然处于停产状态,并且复产没有时间表。杨兴龙表示:“我们停产是根据国家工信部的政策指令,工信部什么时候给我们新的生产指标,我们就复产,否则生产就是违规。”
赣州一位民营稀土分离厂负责人杨老板也对记者表示,现在赣州大部分厂都停产了,大的厂家如红金、五矿等已经停产很久,小的分离厂也都几乎不生产,只有少量还在收矿开工。这也导致民间大量原矿无处可销,积压成灾。
“现在只有个别分离厂还在收货,我还有很多原矿没有卖掉呢,愁死了。”杨老板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就在8月份五矿号召南方全停之时,包钢稀土内部人士曾表示包钢并不会停产。但仅仅过去两个月,包钢也陷入了停产。
停产空白待填
包钢稀土在其公告中称其停产的理由为:维护工信部指令性生产计划指标执行的严肃性,在近期稀土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供过于求的形势下,进一步稳定市场。可以看出,包钢停产原因和五矿一样,希望通过控制供给来提升目前下跌严重的稀土价格。
从价格方面来看,杨老板告诉记者,目前南方中重稀土原矿的价格已经较今年7月下跌了一半,跌至8万元每吨。而北方轻稀土的价格下跌虽然没有南方那么厉害,但大部分品种也较7月最高点时下跌30%。
从需求方面来看,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认为:由于上半年稀土价格大幅上涨,抑制了下游的稀土需求,另外上半年稀土企业在基本有价无市的情况下,盲目扩大产能。这两个原因共同导致了下游市场的供需失衡。
而为了稳定稀土价格,包钢稀土已经在9月启动收储机制。包钢稀土旗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9月19日开始,以不高于90万元/吨的价格收购拥有国家指令性计划企业生产的稀土产品。
不过,五矿赣州稀土公司常务副总杨兴龙告诉记者:“现在根本没有必要收储,并且五矿也绝不会跟着包钢的脚步进行收储。”收储只在价格疯狂上涨时有效。
包钢稀土停产后,产量的减小也将使下游企业深受影响。风电产业中的永磁材料是主要原料,稀土约占永磁体原材料成本的30%,因此,目前稀土价格的上涨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猛增。
10月18日,一家风电龙头企业的副总向记者表示,今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稀土分离厂的停产并没有对下游企业造成太大影响。今年7月前,稀土价格过高时,稀土生产企业积累了很大一部分库存。即便在减产后,还处于消化库存的时期,因此负面影响还没有传导到风电企业这里。
他同时表示,风电企业对于稀土拥有替代产品,当稀土价格过高或者产能过低时,企业会转向其替代品。而随着稀土价格的提高,很多国外的稀土矿业开始运营。日后美国等国家的稀土矿也会开始生产,稀土产品的稀缺应该不是问题。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