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凯旋 新兴产业隐忍变局
2011年10月19日 9:29 18292次浏览 来源: 中国科技财富 分类: 稀土
长时间观望将击溃稀土永磁产业信心
“稀土材料该用的还得用,现在我们还在做,只是可能量上会受到些影响。”中科三环高级副总裁胡伯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稀土永磁民用产品上,若材料成本方面过高,它会考虑市场需求,如果稀土原材料价格太贵,市场价格太贵,消费者承受能力会受到削弱,购买起来就会差一些。目前一些企业寻找替代品,因为材料替代不了,所以在替代品上开始下功夫。”
据胡伯平介绍,比如变频空调,可以用稀土永磁,也可以不用。它可以用传统材料,只是效率低一点,体积大一点,重量沉一些。还得看用在什么地方,如果说用在空调挂机上,外面重点就重点,问题倒不是主要的。
“但是电动汽车驱动就不行了,本身汽车重量就得轻量化,计算机硬盘也不行,你不可能退回到以前那种庞大而笨重的技术路径上去。所以就需求来讲,有的是刚性的,有的是弹性的。还比如风力发电机,它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发电机,一种是稀土永磁直驱的,一种是传统的双馈。稀土永磁肯定有它很多优点,但是因为价格高出很多,那可能会受到影响。企业肯定会考虑到回到以前的传统双馈电机去。”
“作为稀土加工企业的中科三环,主要生产稀土永磁、贮氢、稀土发光材料,上游涨价的话,我们肯定会把价格里高出的部分传递到下游去。下游能不能接受就不是我们所能把控得了的事情了。目前是国家宏观层面调控,从整个产业链来考虑,我们一直呼吁加强稀土治理整顿,保护资源并高效利用,如今价格回归,这些都是对的。但关键是说是否促进整个产业链健康全面地发展。别整顿完了,到时候没人用稀土了,那肯定不是我们的初衷。”
据胡伯平介绍,此轮涨价还没有影响到中科三环,目前来讲是算是受益者。“稀土涨了,我们跟着涨。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同期比,我们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增长50%。所以下游还有很多是刚性的需求,比如硬盘、汽车电机,当然其中肯定还存在一种承受行为,因为产业技术一种设计变成另一种设计,需要时间。目前大多企业肯定是观望,但如果说这种承受变成了长时间、长跨度的情况,便超出了其对稀土材料价格高涨承受的期限,企业可能会最终失去对稀土的信心,不会再选择稀土材料。但是很多市场的反应可能得等到明年才知晓。当然,新兴产业企业他们也知道,目前这种非理性的涨价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所以继续保持观望状态。”
谈到中科三环目前在国内的客户,胡伯平例举了诸如金风科技、湘潭电机,还包括计算机硬盘的驱动器,消费电子类像索尼、松下公司等等。
谈及稀土永磁电机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胡伯平表示,国内新能源汽车都没用上。
“像比亚迪开发那么多年,它没用上。不过像奔驰最新款的400h里面的稀土永磁电机材料就是由中科三环供应的。但是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只是停留在稀土永磁电机的开发上,并没有真正产业化生产。目前这些汽车公司永磁电机生产主要有两条路径,第一条就是做基础开发,从材料到应用都是自己一手做,这个时间肯定会很长,现在很少或基本没有企业实现完成;另一方面就是他们从零配件供应商那购买。像跨国公司,他们就是全球采购。我们供的也是他们的供应商,比如说现在电动汽车已经大量使用的电动助力转向器,原来是液压的,油压的助力转向,现在像国内很多企业也用了,但不是他们自己开发的,而是选择直接从零配件供应商购买的模式。”
“作为高端的产品,有进出口权的还好一点,但是一些低端的应用,可能因为涨价就不用了。最近电动自行车也受到一定影响,做电动自行车材料的厂家产量就下降很多,电动自行车涨几百就不行了。”
胡伯平表示,稀土永磁材料只有5家能够跨国出口,他们必须拥有日立金属专利许可的。申请国外专利并不等于获得了出口权。目前一些企业打着获得国际专利的旗号,而实际只是在扩大自身宣传。
就国际钕铁硼材料技术的研究,胡伯平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大的研究已经在20年前就已经完成了,近20年主要是在做改进、改良的研究。因为我们和发达国家在工业基础上的差距比较大,这几年我们的装备逐渐在提高,国产装备已很接近国外水平,这主要是企业主导在做。大型的稀土永磁设备目前在东北、南京、无锡一带,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记得我们20年前都靠引进,现在已经基本实现自产了。”
一直以来可口可乐配方都为人津津乐道,其被视为绝密的配方至今被严守了长达120年。但是稀土,却少有人津津乐道。
据了解,长期以来,日本掌握全球稀土提炼,烧结的绝大多数的专利,每个稀土加工企业要支付日本大量有关稀土配方和技术的专利费。这已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只是没人愿意去诉说着其中的隐忧。
国内一些知名的大公司,诸如中科三环,产品几乎全部用于出口,所以必须购买国外磁粉专利,专利覆盖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据了解,目前围绕稀土永磁的专利壁垒主要指的是第三代稀土永磁钕铁硼,其专利被日本和欧美企业所持有,使得我国的钕铁硼生产企业进入欧美和日本市场一直受到很大的限制。
但是近年来美日等国在稀土配方领域的专利逐渐到期,这无疑为当前我们予以整合的稀土产业发展以契机。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