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政策出台 稀有金属将迎“黄金时代”

2011年10月14日 14:28 496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近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第一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正式发布。《规划》对稀有金属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重点阐述,突出了有色金属新材料的重要位置。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近日在第一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正式发布。在《规划》发布的同时,工信部原材料司官员对《规划》进行了现场解读。
  据记者了解,“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新材料重大工程项目,对高强轻型合金材料、高性能钢铁材料、功能膜材料、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六类新材料进行重点支持。
  在“十二五”规划宣布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的计划中,稀有金属新材料被列为首位。

  稀土功能材料居“榜首”
  包钢稀土有关人士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难以离开稀土。属于高强轻型合金材料的稀土在金属材料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应用范围包括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和抛光材料等。
  此次将稀土功能材料发展放在新材料十二五规划第一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记者从中国稀土学会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2000年底,全国已探明稀土资源量超过10000万吨,预测资源远景量大于21000万吨。除已知主要成矿区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外,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的稀有稀土矿床、湖北、新疆等地与碳酸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云南、四川等地与贵州织金相同类型的含稀土磷块岩矿床等均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如此大的资源量,中国的稀土工业可以做得更好。”中国稀土学会专家表示。
  服务于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稀土功能性材料,其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据权威人士透露,未来5年,科技部将划拨总额3.5亿元的扶持资金,用于重点支持稀土材料在稀土永磁、催化、储氢等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和稀土资源高效率综合利用技术四个领域的应用研发。

  行业以“稀”为贵
  稀有金属在新材料中的重要地位,将为拥有稀有有色资源的国内上市公司带来实质利好。
  工信部原材料司官员高云虎表示,“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50%。"“不过工信部的资金方案可能有一定的阻力,由于涉及面太广,资金数量比较大。”某工信部官员表示,光是十大工程就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去年3亿元的稀土专项资金就已经很多了,现在涉及这么多具体的项目,压力可想而知。”
  对此,很多来自地方工信委的官员倒并不担心,他们告诉记者,由于新材料属于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社会资本进入的热情很高,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找不到钱,而在于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产业发展的高度。“目前《规划》提出,确实对公司品牌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而且对公司销售和扩张都有正面的影响。从应用领域来说,年产2000吨高性能Al-Y复合氧化锆粉体项目和年产15000吨超微细硅酸锆生产项目等,产能的逐步释放对公司总体营业收入都有提升。”东方锆业的证券部人士表示。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过多的资本进入难免会引发炒作的现象,堆砌的市场泡沫同样会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出口配额将逐年递减
  在扶植政策出台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在开展对稀有金属战略收储的研究工作。
  随着小金属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日益重大,2010年以来,国家工信部、国土资源部以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资源整合、产能集中的措施,涉及稀土、钨、锑、钼、锡等。
  商务部也正在调整对稀有金属的出口政策,稀有金属出口配额将呈现逐年递减态势,稀土产品的出口配额总量将下行,幅度可能超过其他稀有金属。
  考虑到稀有金属出口企业的转型需要一段适应时间,如果一步到位地大幅缩减出口配额量将对出口企业经营造成重大打击,所以稀有金属出口配额总量年均降幅定在2%~3%。
  2011年之所以出现稀有金属品种配额上调,主要是2009年处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企业出口配额申请总量受到一定影响,如今的配额量只是恢复性反弹。
  考虑到稀有金属的战略地位,正在起草的稀有金属专项规划中已明确,稀有金属出口配额将逐年递减。“稀有金属出口配额未来应不会再出现反弹。”商务部一位参与政策起草的人士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